近日,50岁的张大姐闲暇时刷到一个“科普”小视频,内容是每天喝10杯水能改善胸闷气短等不适。张大姐觉得自己平日也有类似的症状,一听光喝水就可以把病治好,高兴坏了,立马端起一个大杯子,在短短3个小时内喝了八杯水。不久后,家人发现张大姐躺在地上,怎么叫都叫不应,双手还不断抽动。全家人都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 经检查,张大姐血液中的钠只有125mmol/L(正常值为137—147mmol/L),结合病史,医生诊断她为水中毒。经过ICU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张大姐意识逐步转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痊愈后出院。 临平一院ICU副主任吴云龙介绍,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当人体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排出水量,水分在体内潴留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急性者起病急,精神神经症状表现突出,如头疼、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共济失调、癫痫样发作、嗜睡与躁动交替出现以至昏迷。也可能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呼吸抑制、心率缓慢等颅内高压表现。水中毒的治疗重点是保护心、脑功能,纠正低渗状态,轻症者限制进水量,使入水量小于尿量。 过度饮水对健康的危害很大。首先,会加重肾脏负担,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增加肾脏功能负担,无法及时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其次,体内水分过多会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钠离子浓度下降,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危及生命。再者,大量饮水可能稀释消化液,影响胃酸正常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胃胀气等症状。对于一些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大量饮水后肾脏无法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分,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出现心衰、肺水肿等表现。 喝水是维系生命的基础。成年男性每天应喝约1700毫升水,成年女性每天应喝约1500毫升水。尤其在高温环境或剧烈活动后,更要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千万别等到口干舌燥才喝水,那时身体早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喝水讲究节奏,每次饮水量以100至200毫升为宜,每隔半小时小口慢饮,就像给干涸的土地细雨滋润,比突然灌下一大杯更利于吸收。白开水是最佳选择,那些含糖饮料看似解渴,实则是潜伏的“甜蜜杀手”,长期饮用会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的风险。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