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二十世纪百位摄影师的名作,其中就有郎静山的原作。 不少人看到他的摄影作品都会惊叹:“这明明就是中国画!” 这是许多人对于这位最具中国意的摄影师郎静山的第一印象。 他用相机当画笔,把照片拍成了画! 1926年,当中国媒体还没意识到摄影的重要性时,他便已经是第一任《时报》摄影记者。 1930年,当国人视人体艺术为伤风化时,他即拍摄了诸多有影响力的裸体艺术照,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人体摄影集》。 1934年,在世界并不知道“PS”技术的存在时,他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就在国外沙龙展出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集锦摄影技术”表现中国画意境的摄影师。 在那个“拍照是会勾人魂魄”的时代里,郎静山镜头里的影像是现代且超前的。 但剥离了这些“第一”的头衔,他就是一个对摄影极度热爱的摄影师。 95岁时自驾拍摄,雨天路滑,车翻入山下,他从车窗弹出来后,手里紧紧抱着相机。 他说:“相机第一,老婆第二。” 103岁时,他为了拍照,徒步登黄山。 他说:“由于对摄影的兴趣,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龄了。” 何为摄影? 是超越生死的热爱。 最早的人体摄影: 裸体是对自由的向往 1892年,郎静山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就对书画、戏曲、照相等耳濡目染。家中挂着父母的结婚照,这张玻璃湿版照片开启了他对摄影的启蒙。 12岁时,他遇到了老师李靖兰,学会了摄影与冲晒。这位老师也是一个画家,日后中国风的摄影作品,正是再次萌芽。 之后预科学校毕业,1926年,郎静山进入《时报》担任摄影记者,但显然纪实新闻并非心之所好。 次年冬,他与诸多同好成立中华摄影学社,开始了许多创新且挑战的举措。 近代旧中国,风气尚且保守,非礼勿视是传统。此时的西方,因有这古希腊人对于人体艺术的追逐,摄影诞生之时,随之诞生的也有人体艺术摄影。 国内有人探索了,郎静山是其中之一。 1928年,有一位十几岁的女孩自告奋勇当模特,郎静山十分感激,在镜头咔嚓一声中,拍下了中国第一张人体艺术照,不久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人体摄影集》。 但很可惜的是,当模特的女孩被其父亲打得遍体鳞伤。 郎静山觉得:“人体有着优美与柔和的线条,在光与影的千变万化中,能表现出纯真纯美纯善的意境。” 可时人觉得,摄影中的人体是道德层面上的洪水猛兽,饱受诟病。 郎静山每跨出的一步,都比现在的人艰难百倍。 近百年后,时代已然自由许多,越来越多的人能接纳人体本身能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 最早的PS技术: 心中有山水,便能造桃花源 上世纪30年代,郎静山探索出了他的《春树奇峰》,一副集锦摄影作品。 所谓集锦摄影,就是在暗房里把多张底片进行堆叠排列取舍,拼凑成一张新照片。按照他的话来说,便是“集合各种物景,把好的保留,把不好的去掉”,类似于今天的PS技术。如今数字年代早已屡见不鲜,但在当时的胶片年代,这异常困难。 郎静山做集锦照片,只是想在摄影的真实里,融入中国的画意,创造出一种“美”的作品。 比如搜集奇峰集于一稿,造出一座仙山。有奇松怪石;梅兰花竹;烟云层山,还有文人高士,把松竹置于前景,让高士云游在旁,让云山高耸远景,烟云曲折,层层叠叠,含蓄又明朗。一副山水摄影便在目之可见的烟雨缭绕中诞生了。 这是把所有美的事物融于方寸之间。 更多的,郎静山很乐意给一个人创造出桃花源来。 那时,诸多名人都以能给郎静山当模特为荣。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于右任、蒋介石、郁达夫都是镜头里的模特。 张大千旅居国外,时常思乡,郎静山便让他置于松竹之间,立于奇峰之旁,一往幽深,意趣横溢以慰藉其乡愁。 名士与山水,就这样在暗房中生出了一个不存在的桃花源。 巫鸿说:“集锦摄影是一种后图像:它并不是对某一固定瞬间客观影像的记录,而是在数幅影像的基础上进行的虚构创作,旨在表现照相者的‘印象’或视觉记忆。” 心中若有桃花源,人间处处水云山。 最中国的摄影: 用相机画出山水,用黑白晕开意境 国际上对郎静山的评价是:“最现代的,最中国的。” 无论是人体摄影还是集锦摄影,郎静山的作品在现代性上都有浓厚东方美学的诗意。 人们多称其为画意摄影。 抗战爆发后,他不断拿作品去参加展览,只是想给世界看看中国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因为当时国外对中国还留存诸多刻板印象,比如抽鸦片裹脚等,郎静山深觉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污蔑。 文艺是依附着民族性,所以,他的影相里都中国山水的意境。用镜头晕开黑白来,便有了意境和气韵。 他说:“绘画逼真,若无生气,则貌似神离,摄影亦然。” 这样的作品自宋元山水一脉相承,有深远磅礴的气象,也有清远轻盈的高雅。正因为对于河山和民族的热爱,才得以在镜头里把热爱流淌开来。 很多时候,他的山水集锦里有一种韵律。比如春江柳树图,用烟雨朦胧中低垂的春天柳条,与江中有摇曳摆渡着的小舟拼贴一起。 小舟一动,春池荡漾。 又如长江,在一片黑色的江边,枯笔画出一个山崖,颜料点出一个小船。 小船摇晃,两岸猿啼。 人们能从光影世界中读到传统诗情画意。 这是景与物与人的对话。 画意摄影与山水画很像,都要靠感知,才能进入这样的语境里。 就如郎静山,平常都不会去解释自己的作品,说的最多的,是你自己去悟。 他说:“人要有觉知。” 郎静山这一生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像他说的: 他说:“美的风景人们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看,我们的时间不多,人生这么短,所以我将不同地方的美放在一张照片里。” 人体摄影也好,集锦摄影也罢,都是我们跟照片中景物的对话。 那里有诗情画意,山河壮丽和人间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