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饱受偏头痛困扰30年的患者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找到了病因——心脏卵圆孔未闭。该患者长期头痛伴随恶心、记忆力下降,多次检查未果,最终通过“发泡试验”及经食道超声确诊,接受微创封堵术后症状显著缓解。 未闭合的卵圆孔可能导致静脉血中的微小栓子绕过肺部过滤,直接进入脑部循环,引发局部缺血或炎症反应,诱发偏头痛。研究显示,约40%的偏头痛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先兆型偏头痛患者中检出率更高达60%。卵圆孔未闭在常规心脏超声中难以发现,易被漏诊。 以下人群应警惕并进行专项检查: 1. 偏头痛反复发作,尤其伴随先兆症状(如闪光幻觉); 2. 不明原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 3. 症状与体位相关(如直立性低氧血症)。 关键检查手段: - 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通过静脉注射微气泡,观察心脏分流情况。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金标准”,可清晰显示卵圆孔结构。 专家建议: 1. 无症状或轻度症状者:无需干预,定期随访即可。 2. 中重度患者:若偏头痛频繁发作或合并脑卒中史,可考虑介入封堵术。该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植入封堵器闭合卵圆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仅需3-5天。 3. 辅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咖啡因、规律作息)及针灸等非药物疗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医学科周厚广教授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偏头痛可能是心脏问题的信号。临床医生需拓宽诊断思路,避免单一器官视角。”卵圆孔未闭患者的静脉血不经过肺部循环直接进入动脉血,容易引起偏头痛,甚至会引发脑梗。把这个“卵圆孔”封堵之后,偏头痛发作就会明显减少,脑梗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关联颠覆了传统认知,也为难治性头痛患者带来新希望。科学诊断与精准治疗是关键,公众需提高对这一“隐秘病因”的认知,及时就医排查,避免盲目依赖止痛药加重病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