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脚肿常见,不容忽视 许多老年人发现脚部肿胀时,常误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甚至认为“休息一下就能好”。实际上,脚肿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健康信号,背后可能隐藏着心脏、肾脏、血管或代谢系统的疾病。 单脚肿和双脚肿的成因不同,危险程度也有差异。学会区分,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病因,及时就医。 二、单脚肿:警惕下肢局部问题 单侧脚肿多与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感染或淋巴系统异常有关,老年人单脚肿常见以下疾病: 1.下肢静脉血栓 临床表现:小腿或脚部突然肿胀,皮肤发红、发热,触摸有疼痛感。严重时可能伴呼吸困难,甚至生命危险(警惕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常见人群:长期卧床、久坐不动、手术后的老年人。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急诊科(突发肿胀需紧急处理)。 2.丹毒(俗称“流火”) 临床表现:脚部或小腿皮肤红肿、发热,边界清晰如地图,触摸疼痛明显。可能伴随发烧、寒战等全身症状。 常见原因:细菌通过脚部伤口(如脚癣破溃)侵入皮肤。 就诊科室:皮肤科、感染科、急诊科、老年科(需抗生素治疗)。 3.局部外伤或感染 临床表现:脚部扭伤、磕碰后局部肿胀淤青,按压疼痛。蚊虫叮咬或皮肤破损后感染,红肿范围逐渐扩大。 就诊科室:骨科(扭伤)、皮肤科(感染)。 4. 淋巴水肿 临床表现:脚部肿胀硬实,按压无凹陷,皮肤增厚、粗糙,严重时形成“大象腿”。可能伴随反复感染或皮肤溃疡。 常见原因: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丝虫病或反复蜂窝织炎。 就诊科室:普外科。 5. 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小腿青筋凸起,像蚯蚓一样扭曲,久站后脚踝肿胀,按压有凹陷。伴随腿部沉重感、抽筋或皮肤瘙痒。 常见人群:长期站立、肥胖、有家族史的老年人。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普通外科。 三、双脚肿:警惕全身性疾病 双脚对称性肿胀常与心脏、肾脏、肝脏功能异常或全身代谢问题相关,多与血液里一个指标“白蛋白”水平下降,我们临床称为“低蛋白血症”有关。老年人双脚肿常见以下原因: 1.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双脚肿胀,下午加重,按压凹陷明显。伴随活动后气短、夜间不能平躺入睡,甚至有的病人咳嗽带粉红色泡沫痰。 常见人群: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老年人。 就诊科室:心内科、老年科(需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 2.慢性肾病 临床表现:双脚肿胀晨轻晚重,眼睑和面部也可能浮肿。伴随尿量减少、尿泡沫多(蛋白尿)、面色苍白乏力。 常见人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就诊科室:肾内科、老年科(需尿常规、肾功能检查)。 3.肝硬化 临床表现:双脚肿胀,同时腹胀明显(腹水),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可能伴随手掌红斑、蜘蛛痣、食欲下降。 常见原因:长期乙肝、酒精肝、脂肪肝发展至晚期。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感染科(需肝功能、腹部超声检查)。 4.甲状腺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双脚肿胀硬实,按压无凹陷,伴全身浮肿、怕冷、嗜睡。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脱屑。 常见人群:女性、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老年人。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需查甲状腺功能)。 5.药物性水肿 临床表现:服用某些药物后双脚肿胀,停药后缓解。 常见药物:部分地平类降压药、激素(如泼尼松)、罗格列酮(降糖药)。 就诊科室:老年科。 四、日常保健,科学应对脚肿 1. 生活习惯“三要三不要” 三要:要控盐:每日盐摄入<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咸菜、腊肉、加工食品。要抬腿:平躺时双脚垫高15厘米(约两个枕头),每天3次,每次20分钟。要穿医用弹力袜(适用于静脉曲张型脚肿):医用弹力袜脚踝压力最大,向大腿逐渐递减,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普通紧身袜压力分布不均,可能勒紧脚踝或膝盖,反而阻碍血液循环。 三不要:不要久坐久站:每隔1小时活动5分钟,做勾脚尖、转脚踝动作。不要盲目按摩:静脉血栓患者按摩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不要滥用利尿剂:长期服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 2. 监测与记录 每天早晚称体重(晨起空腹最佳),体重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提示水分潴留。拍照记录脚肿范围,标注日期,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平时我们老年人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定期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规范用药,才能从根源减少脚肿风险。 五、脚肿是信号,全身健康要关注 单脚肿多提示下肢血管、淋巴或局部感染问题,往往突发起病,其中静脉血栓危害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引起肺栓塞,有生命危险。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下肢静脉血栓常见,所以如果出现单脚肿,尤其是单条腿肿胀,需及时就医。 双脚肿往往提示全身疾病,可能牵连心、肾、肝等重要器官,通常发病缓慢。需要系统治疗全身疾病,脚肿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如果脚肿持续3天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务必就医。 最后呼吁老年朋友和家属,不论单脚肿还是双脚肿,都只是局部的临床表现,背后都隐藏着真正的病因。当发现老年人脚肿,我们一定还需注意是否伴随以下全身症状:有没有发烧;有没有气短、夜间能不能平躺、咳嗽有没有粉红色泡沫痰;小便有没有减少;有没有腹胀等。面对脚肿,我们既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焦头烂额。只有科学认识脚肿,尽早找出脚肿背后的“元凶”,才是治疗脚肿的上上之策。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