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网

当前位置: 女性网 > 综合新闻 > 文章页

有点尿意 为何就憋不住

时间:2025-04-21 10:20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7 次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朋友,听见流水声就会想小便;每次出门前都会感到强烈的尿意必须要先上个厕所;一旦想小便,还没走进厕所就会控制不住漏一点出来……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朋友,听见流水声就会想小便;每次出门前都会感到强烈的尿意必须要先上个厕所;一旦想小便,还没走进厕所就会控制不住漏一点出来……

“医生,听说年纪大了都会这样,是正常的吗?”

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哈!因为这些情况大部分都是“急迫性尿失禁”的表现。

急迫性尿失禁定义

在国际泌尿妇科协会2010年的指南中,急迫性尿失禁的定义为伴随急迫感的不自主的漏尿现象。除此之外,病人通常还伴有尿频(两次排尿间隔时间<2小时)、夜尿增多(每晚多于2次)、排尿困难等症状。

有研究显示,全世界20岁及以上人群中约有4.23亿人患有某种形式的尿失禁。

2020年,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失禁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极大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1~59岁年龄段的患病率为8.7%~47.7%;60岁及以上人群其尿失禁患病率更是达到16.9%~61.6%。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受影响的人群比例也会增加,所以更早地识别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和进行尽早处理非常关键。

急迫性尿失禁病因

人体的尿液由肾脏产生,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储存,在大脑认为此时的环境可以排尿时,储存在膀胱里的尿液便通过尿道排出。

正常情况下,膀胱需要充盈到一定程度才会被人体感知到强烈尿意。而对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有以下两点不同:①膀胱并未达到较充盈的状态时,就已经有了强烈的尿意,这是由于膀胱上的肌肉更容易兴奋、更频繁地收缩导致的;

②在强烈的尿意急迫感出现后,盆底肌肉群往往也缺乏足够的力量控制小便流出,导致还没走到厕所就出现小便漏出的情况。

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发展与多个因素相关,比如生活习惯、强迫焦虑的心理状态,以及潜在疾病等,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生活习惯:摄入过多咖啡因、便秘等;

②尿路感染;

③盆底肌无力:怀孕生产、肥胖等;

④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比如脊髓损伤、中风、多发性硬化、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等;

⑤盆底区域接受放射治疗、长期导尿后、盆底手术后;

⑥激素变化: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可能导致膀胱内膜和尿道组织退化,增加急迫性尿失禁的风险;

⑦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尿量或刺激膀胱,如利尿剂、酒精、含咖啡因的饮料等;

⑧年龄相关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膀胱和尿道的肌肉会逐渐失去力量和弹性,膀胱储尿能力下降,不自觉的膀胱收缩变得更频繁。

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疗

一旦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建议要及时就医。如果经医生诊断,确定是疾病原因(如尿路感染、神经疾病等)引起的,则需要接受针对性的治疗,例如药物、手术等。

在排除了疾病原因后,通常可以采取下述治疗方法来缓解和改善症状。

1.保守治疗:行为疗法、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药物治疗等方法。

(1)行为疗法:又称“膀胱训练”,让患者记录排尿日记(包括饮水时间和饮水量、排尿时间和排尿量),采用“定时排尿”和“延迟排尿”方法,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至排尿间隔时间能达到3~4小时。

(2)电刺激疗法:电刺激盆底肌肉可使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达到治疗尿失禁的目的。

(3)生物反馈:应用肌电图生物反馈指导盆底肌训练,能够加强肌肉收缩后放松的效率和盆底肌张力,巩固盆底肌训练效果。

(4)药物治疗:主要包括M受体拮抗剂(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等)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等。

(5)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减重、治疗慢性咳嗽等,有助于降低急迫性尿失禁的风险。

2.手术治疗:骶神经调控术[保守治疗(口服药物、行为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膀胱药物注射、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等。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6 23:04 最后登录:2025-04-26 23: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