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黄帝内经》将肝比作智勇双全的将军,其疏泄功能如同调兵遣将的军令,只有肝气得舒,气血才能如江河奔涌般畅达周身。若肝失条达,则如河道淤塞,气滞、血瘀、痰凝诸症丛生,轻则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重则引发癥瘕积聚、月经不调等疾。 疏肝之法,贵在"通"字。如同春风化雨润泽万物,需以柔克刚,通过穴位按摩疏通气机,使郁结的肝气如晨雾消散,还机体以清明之境。 ▲关注医食参考 成为养生达人▲ 疏肝解郁的穴位密码 指尖下的气机枢纽 1.太冲穴:肝经原穴,排肝毒消火气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此穴位于足背大趾二趾缝上4厘米凹陷处,乃肝经原气所聚。当怒火中烧时,此处常有温热、压痛之感。以指腹沿骨缝推按,如拨动琴弦般轻揉5-10分钟,可引肝火下行,令情绪平复如初。 2.合谷穴:大肠经原穴,调和气血金钥匙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手背虎口处,拇指食指并拢时肌肉隆起最高点即是。与太冲相配,如阴阳交泰,左右手各揉3分钟,酸胀感沿经络扩散,可解肝郁之困,对产后抑郁尤有奇效。 3.行间穴:肝经荥穴,泻热通络急先锋 在太冲前约两横指处,善清肝胆郁热。以拇指甲尖掐按,酸感直透趾缝,每次5秒,间隔5秒,重复20次,如清风拂面,可熄胸中无名之火。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4.大敦穴:肝经井穴,安神定志镇静剂 足大趾甲根外侧,距甲角如米粒处。重掐3-5分钟,如重锤击鼓,可振奋肝阳,驱散焦虑阴霾,还心神以宁静。 滋养肝血的协同要穴 三经交汇的护肝矩阵 1.三阴交:三经会元,肝肾脾同调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凹陷中。此穴如交通枢纽,联通肝脾肾三经。拇指旋按20次,如甘霖润物,可调和气血,使肝血得充,脾运得健,肾精得固。 2.足三里:胃经合穴,后天之本固肝源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按揉此穴如开渠引水,每次30次,可健运中州,使肝木得脾土滋养而枝叶繁茂。 日常调养的护肝之道 内外兼修,方得长久 穴位按摩需持之以恒,每日选择3-5穴操作,力度以得气为度。配合饮食调养,忌食辛辣炙煿,多食青色养肝之品,如菠菜、芹菜、绿豆芽,可佐以决明子茶清肝明目。 情志养生亦不可忽,如《素问》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每日晨起静坐调息,想象肝气如青气自太冲升发,经行间、三阴交,终汇足三里,形成周天循环。 此套养肝之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坚持月余,自当目清神爽,胸臆开阔。若见黄疸、胁痛剧烈等急症,仍当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机。 原标题:《这六个穴位排肝毒、消火气,疏肝解郁开四关!》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