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网

当前位置: 女性网 > 综合新闻 > 文章页

心乱难入睡是不是病

时间:2025-04-04 16:1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3 次
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

原创 张灵 康复杂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如同一位不速之客,悄然侵袭着无数人的夜晚。它不仅剥夺人们的甜美梦境,更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蚕食着人们的精力与活力。而在这背后,胡思乱想往往是失眠的罪魁祸首。焦虑、抑郁、恐惧、压力……这些负面情绪让人们的思绪陷入无尽的漩涡,难以自拔。然而,只要深入了解失眠背后的心理因素,调整我们的睡眠认知与习惯,失眠患者就有希望重拾好眠。

负面情绪袭来,无法安然入睡

33岁的王莉(化名)是一名金融公司项目经理,最近3个月她一直因睡眠问题感到煎熬。刚从上一家单位跳槽而来的王莉,职位升了一级,但要面对的工作也更加繁忙,令她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到很晚。工作中的繁杂事务使她焦虑不安,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或出错,这种高压的状态使她晚上很难放松入眠。同时,她性格偏执又敏感,从小容易焦虑,做事易反复纠结,对自己的前景也充满各种担忧。

图片来源:pexels

这些负面情绪在睡前不断涌现,干扰着王莉的思绪,久而久之,她开始害怕睡觉这件事,有时甚至整晚睡不着。白天,王莉感觉很疲倦,没有精神,注意力很难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并逐渐对工作和生活都失去兴趣。

为改变颓废现状,王莉在同事推荐下来到仁济医院心理医学科问诊。骆艳丽主任了解她的情况后,为其推荐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师孙霞的帮助下,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王莉的睡眠有了明显改善。

改善失眠,要先解决复杂心绪

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很多,常见的有情绪、认知、压力、个性、生活事件等。

情绪因素包括:焦虑,如对工作、学业等问题的担忧,使大脑高度警觉难以放松;抑郁,导致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恐惧和紧张,如对黑暗、孤独等的恐惧使人难以安心入睡。

认知因素包括: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如过度关注失眠后果引发对失眠的恐惧,使大脑睡前紧张;对白天的表现过度关注,导致睡前焦虑。

压力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如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如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社会压力,如对事业成功期望过高。

个性因素包括:完美主义,如对自己要求过高而焦虑;性格敏感,如对环境和人际关系过度担忧;内向孤僻,如不善于表达情绪,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

生活事件因素包括:重大生活变故,如亲人去世、离婚等;日常琐事累积,如小矛盾、小挫折影响心理。

上述五类心理因素常常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导致失眠发生和发展。所以,解决失眠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心理因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改善认知,才能改善睡眠

当调整生活方式已无法奏效,失眠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简称为CBT-I),这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失眠方法,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CBT-I被美国睡眠医学会、欧洲失眠诊断治疗指南等推荐为成人慢性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pexels

首先,心理治疗师会通过评估访谈,了解失眠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习惯、睡眠环境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CBT-I治疗。如果适合,治疗师会指导患者写睡眠日记,包括上床时间、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和时间、起床时间等,以评估睡眠模式和效率。

其次,1个疗程的认知行为治疗会通过刺激控制、睡眠限制、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等模块,来改变患者不良睡眠习惯,重新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只要严格遵守治疗师的实施方案,一般患者都可以收到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负面情绪、避免药物依赖等疗效。

专家支招:睡不着,不如先起床

慢性失眠者往往有一种错误想法,认为延展在床时间就可以增加入睡机会和睡眠时间,以至于每晚早早上床等待困意,醒来后又迟迟不愿起床,期望多睡一会儿,甚至白天或中午也会躺在床上补觉。其实,过多的在床时间和补觉行为会进一步降低睡眠需求,且睡眠碎片化会使人入睡困难、浅眠易醒,导致想象中能够改善失眠的方法反而成为加重失眠的原因。

CBT-I的重点在于纠正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和不合理信念,这些错误认知会加重患者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失眠症状持续甚至恶化。在CBT-I推进过程中,治疗师会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引导和帮助患者纠正这些错误,并用更科学、合理的认知来替代,如理解偶尔失眠是正常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伤害,以及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不必过分追求固定睡眠时长等,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图片来源:pexels

总之,失眠认知疗法强调对患者进行睡眠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床和睡眠之间的强烈联系,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主要包括:

1.只在有困意时再上床;

2.20分钟内无法入睡时,应该起床离开卧室,适当进行放松活动,等到再次有困意时,再返回卧室睡觉;

3.下个20分钟内仍无法入睡,则重复上个步骤,如有必要,整晚都可重复这个方法;

4.无论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时间有多少,第二天早晨都在同一时间起床;

5.避免白天午睡或打盹。

通过上述这些具体的睡眠措施,结合对错误认知的纠正,可帮助患者摆脱失眠困扰,恢复正常睡眠模式。

文、编辑 | 张灵

采访专家 | 骆艳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心理医学科主任

孙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心理医学科心理治疗师

审核 | 叶海霞

监制 | 李文井

医学支持 | 上海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06 18:04 最后登录:2025-04-06 18: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