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像像真人社交平台发布了一份最新的传销高发地图。这份地图的数据来自实名注册用户的举报线索,13603名涉嫌传销人员主要来自30个城市,这些城市以云南曲靖、广西桂林、广西北海三个地区的人数最多。利用网络交友平台,以交友婚恋为由的感情邀约,已成为传销人员的行骗的主要方式,而中年男子成为他们诱骗的主要对象。 该社交平台统计了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实名注册网友的举报线索,平台后方经核实,证实了其中有13603名注册用户涉嫌传销。 从分布的城市看,13603名涉嫌传销人员中,来自云南曲靖、广西桂林、广西北海三个地区的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体的9.8%、9.1%和8.8%。南宁、武汉、廊坊、牡丹江、秦皇岛、威海、合肥等城市分列第四至第十位。 根据被举报人员的手机上网定位,这份传销地图还列出了具体到城区、街道和乡镇的分布。“如果大量举报线索都指向同一个街道或乡镇,那么可能这地方就是传销人员聚集的场所。”该社交平台市场部的负责人魏女士分析说。 从分布的省份看,广西、云南、河北三个省份“灾情”严重,黑龙江、辽宁等东北地区也呈高发态势。 从性别比例看,13603名涉嫌传销人员中,注册性别为女性的用户多于男性,超过总体的50%。从他们的注册年龄看,以35-49岁居多。 这些疑似传销者大多扮演单身人士,在与受害者交流过程中,他们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热情,渴望爱情的形象。女性传销人员表现为希望得到男性在事业上的支持及生活中的照顾,男性传销人员多会虚构身份,假装成功人士。 哪类群体最容易受到传销人员的诱骗呢?相比之下,男性更容易接受女性的感情邀约,并去赴约。其中,年龄在35至60岁,文化程度或收入水平较低的中年男性网友,更容易受到诱骗。 “甜言蜜语+美好将来”的“感情邀约”是有套路可言的。 “你能来我这吗?” 感情邀约有套路随着国家对传销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以“发展亲友”为下线的传统传销模式已被人们逐渐熟知并有所警惕。但在网络中,以婚恋交友为名,拉拢陌生网友加入传销组织的套路,正在成为传销的主流方式。 记者查询相关案例了解到,这类“网络感情邀约”的传销有着固定的套路。第一步,先加好友,简单接触增进好感。传销者会尽量的让对方尽快陷入爱河,所以会表现得特别体贴、热情。 第二步摸底是关键。如果被邀约方为男性时,邀约方会强调自己孤单、希望寻求照顾,如果被邀约方为女性时,邀约者多会透露自己的现状和事业较好;也有不少传销人员会表现出自己工作、生活很体面的样子,并暗示被邀约者的生活不如意,不如寻找新机会。 第三步,向对方吐露心声,希望能与对方确定感情;第四步,“你能来我这吗?”以相亲、交友为名,感情邀约。女性邀请男性到自己的所在地见面,或者要男性到自己的地方来接自己;男性则是邀请女性到自己的所在地一起生活或帮自己一起创业;最后一步,便是给前来赴约的人洗脑,加入传销组织。 在记者采访的案例中,有人能够及时惊醒,逃过一劫,有人则倾其所有,搭上了多年的积蓄。 案例一: 2016年,家住河北的单身男子李先生,在社交网站上认识了年龄相仿的陈女士,通过几次交流,两人互生好感,于是陈女士邀请李先生到她的工作地天津来,一来二人见见面,增进下感情,二来也希望两个人以后能在同一个地方共同发展,相互照应。 2017年初,李先生搭上了开往天津的列车。见面后李先生才明白,陈女士几次三番邀请他来共同打拼的大事业,其实是一项所谓“资本运作”的传销活动。 “她看我识破真相很不甘心,索性也不再避讳。”李先生说,一方面,陈女士向自己讲述所谓“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并说“一个成功的行业,不可能让100%的人来从事,国家是宏观调控,暗中支持,是为了防止太多人知道这个赚钱的项目”,试图给李先生洗脑;另一方面,她又大打感情牌,不断强调自己对李先生多么爱慕,发自真心地希望对方能有一份高收入、高回报的事业。 案例二: 和李先生相比,家住山西的冯先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作为一名离异多年的中年男性,冯先生渴望再组建一个家庭,他带着结婚的目的,在社交网站中交友。 2016年初,冯先生结识了也自称单身的曹女士,因为曹女士的热情体贴,冯先生很快坠入情网。2016年5月,冯先生和曹女士相约在广西北海见面。 见面后,曹女士向冯先生表示,自己工作需要冯先生帮忙,目前还要发展1名会员,完成69800元的业务,如果冯先生能出资帮她解决这件事,两人就可以去登记结婚。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冯先生虽然觉得女友所做的工作有些神秘,但是想到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女孩结婚,还是将多年辛苦积攒的七万多块钱全部转了过去,甚至连几十块的零头都没留下。 不料,在收到冯先生转账的七万元后,曹女士便人间蒸发。在北海举目无亲的冯先生没有办法,只能联系家乡的亲友,在朋友的帮助下无奈返回山西。 案例三: “当时真的很想死。”向记者讲述自己被骗入传销组织的经历时,今年26岁的陈先生仍然心惊胆战。陈先生是河南人,工程技术员。去年,单身的他在社交网站认识了一位23岁的湖北襄阳女孩,二人互生好感。去年10月份,在女孩的邀请下,陈先生来到湖北,见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孩。 “女孩告诉我先把行李放在她的住处,但我一进门,就被好几个男子围攻,他们把我衣服脱了,行李全部倒了出来,把我手机、银行卡都没收了。”陈先生说,之后他就和另外四个早他几个月被骗来的人一起上课,“坐在小板凳上听他们讲‘人际网络营销’的课,一坐就是一整天,不能乱动乱看,稍不留意,他们就打我,棍子都打折了好几根,我死的心都有了。” 陈先生说,一个星期之后,有几名看管他们的传销人员外出看病,因为人手减少,他们几个被骗的人可以来回走动,并发现门锁是可以打掉的,于是大家抄起凳子把锁砸开,逃了出来。 “传销组织边上就是派出所,但是我们也不敢报警。我银行卡里的一万多元被他们取走了,让家人给我打了钱,我才回了老家。”陈先生说。 如何防范网络传销陷阱?作为普通网民,有必要及时了解网络传销的新特点、新花样及其危害,增强防犯意识,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避免上当受骗。 一、 异地邀约需警惕 传销分子通常多会选择异地网友作为“感情邀约”的目标,因此,在网络交友时,对来自异地网友的“热情邀约”,不管对方多么真诚,务必提高警惕。 二、 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 传销组织常用“小投资大回报”、“国家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两三年内就能快速致富”等说辞,诱导他人加入传销活动,切莫相信来自陌生网友的利益诱惑。 三、 保留证据,积极举报 对于各种网络传销行为,网民应积极举报,让传销分子难以立足;与网友交往时,注意保存相关证据,一旦不小心身陷传销骗局,双方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信息将成为查处案件、追回损失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