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网

当前位置: 女性网 > 娱乐 > 文章页

不生孩子,盆底肌就不会松弛?错,这几类女性也要注意

时间:2025-04-20 14:4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 次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很多妈妈在生完孩子后,都有漏尿的烦恼。 稍微一用劲,或者不小心打了个喷嚏,大力咳嗽了一下,甚至是大笑了一会儿,裤子就“湿”了。 前不久,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很多妈妈在生完孩子后,都有漏尿的烦恼。

稍微一用劲,或者不小心打了个喷嚏,大力咳嗽了一下,甚至是大笑了一会儿,裤子就“湿”了。

前不久,演员马丽就分享过自己产后的一些感受,其中就包括了漏尿。

此前,她只是听婆婆、妈妈说过这些情况,没想到自己也会经历这种尴尬与崩溃。

(来源:看客inSight)

但事实上,有盆底问题的不只是产后妈妈,据资料显示,我国女性尿失禁总体发病率约为30.9%,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每一个女性,其实都应该好好关心自己的盆底肌。

很多人不知道盆底肌在哪里,也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知妹教你一个方法:闭上眼睛,做一下憋尿的动作,再做一个收缩肛门的动作。

你用到的肌肉就是盆底肌。

盆底肌承托着你的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重要器官,使各器官保持稳定,不管你是坐卧还是奔跑,它们都在为你默默“兜底”。

(来源:Continence Foundation of Australia)

一旦盆底肌肉功能减退或受到损伤,就可能导致这些器官移位、脱垂,从而发生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就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1]

(来源:laurajawad.com)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生孩子可能使盆底肌受损,需要做产后康复,那么,不生孩子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大错特错!

即使未生育的女性,如果有这些特点,也可能会出现盆底肌力差的问题:

1.肥胖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肥胖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2-4]

一项纳入2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超重(BMI为25-29.9kg/m2)和肥胖(BMI≥30kg/m2)女性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分别高出体重正常者40%和50%。[5]

另一项纳入24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 5,腰围每增加 10 厘米,体重每增加 10千克,尿失禁的相对风险分别增加20%、18%和34%。[6]

2.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及其引起的用力排便习惯,会增加腹部压力,并可能导致阴部神经发生牵张损伤。[7]

有研究报道,慢性便秘的女性发生尿失禁的风险,是排便正常女性的1.62倍。[3]

慢性便秘

3.做过盆腔手术

既往做过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可能损伤盆底结构,增加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4]

子宫切除术

4.患有慢性咳嗽

吸烟引起的慢性咳嗽,以及患有引起慢性咳嗽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会给腹腔带来压力,增加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3]

5. 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这可能是因为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时,比如长时间搬举重物,会增加我们的腹内压,给盆底肌带来压力,并可能对盆底肌肉组织造成机械损伤。[9]

6. 衰老

衰老和围绝经期雌激素撤退,可引起盆底支持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盆底肌肉、韧带、筋膜等结缔组织力量变差,支撑力变弱,盆底脏器下移,出现尿失禁等一系列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9]

所以,并不是不生孩子就能跟盆底肌松弛这件事“绝缘”。

网上有很多自检的方法,但最靠谱的,还是到医院的泌尿盆底外科或妇产科检查。

盆底肌检查一般会分为两个部分:[1,10]

第一步:指检

医生把手指放入阴道,通过阴道肌肉的力度来检测盆底肌肉张力;并观察是否有阴道壁膨出和子宫脱垂。

有时会结合肛门指检、盆底超声一起判定。

第二步:机检

机检,也就是盆底肌电评估。

在做评估之前,医生会先把一个圆形探头放入阴道内,再把其他的电极片贴在肚子上连接到电脑。

这项技术通过阴道电极采集盆底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对整个盆底肌肌肉群的功能进行分析评估。

做完盆底肌电评估,医生会出具一份专业的盆底肌功能评估筛查报告,类似下面这两张。

根据盆底肌检测情况,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临床上,绝大多数产后女性都会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11,12],但及时进行正规、系统的盆底康复治疗,可以预防和减轻症状。

所以得分低也不要沮丧~

咱们刚才提到了盆底康复治疗,那到底是怎么治疗?

1. 电刺激和生物反馈

医院的盆底肌修复治疗主要是采用两种手段,功能性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13]

功能性电刺激:

将电刺激装置放置在阴道或肛门处,以低频的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及韧带兴奋收缩,从而帮助患者识别、运用盆底肌,激发盆底肌运动,改善肌力。这是一种被动的治疗方式。[14]

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采集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声音,然后指导患者正确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这是主动的治疗方式。[15]

目前医院常规的治疗方式都是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是一种主被动结合的治疗方式。[13]

一般一个疗程是10-15次左右,每周做2-3次。[13]

每个人盆底损伤的情况不同,恢复需要的时间不同。具体还是要看自己的感受和医生的评估建议。

2. 盆底肌康复训练(凯格尔运动)

想必大家都对凯格尔运动有所耳闻。

这是经过临床验证有效,并且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的盆底肌锻炼运动,可改善盆底肌的弹性,减轻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16,17]

但需要先在医生指导下找对盆底肌的位置,掌握正确发力的方式,才能真正锻炼到盆底肌群,因此还是建议大家首先到医院就诊,而不是看网上的教程自己练习。

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效,医生可能会建议选择子宫托或手术治疗。

后记

盆底肌松弛是常见问题,如果你也有请千万别着急,更不必羞耻。

虽然盆底肌的恢复和锻炼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个体化的方式坚持治疗,是可以很大程度改善的。

也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能提醒我们的妈妈、姥姥、奶奶等女性长辈,她们可能存在这些困扰,但更羞于求助。

希望女性们都把盆底肌锻炼得棒棒的,一起加油吧!

(来源:网络)

审稿专家

陈素文 | 北京妇产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刘成, 洪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7,23 (6): 505-512. DOI: 10.3760/cma.j.issn.1674-1927.2017.06.014

[2] 左晓虎,洪莉.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1,30(03):217-220.DOI:10.13283/j.cnki.xdfckjz.2021.03.015.

[3] 王元毅,轩留明,王勤章.中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07):865-871.DOI:10.13429/j.cnki.cjcr.2021.07.001.

[4]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revention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 Lond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2021 Dec 9. (NICE Guideline, No. 21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79556/

[5] Giri A, Hartmann KE, Hellwege JN, et al. Obesity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7.

[6] Aune D,Mahamat-Saleh Y,Norat T,et al. Body mass index,abdominal fatness,weight gain and the risk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BJOG,2019,126( 12) : 1424 - 1433.

[7]Spence-Jones C, Kamm MA, Henry MM, Hudson CN. Bowel dysfunction: a pathogenic factor in uterovaginal prolapse and urinary stress incontinence. Br J Obstet Gynaecol 1994; 101:147.

[5] Wang L,Lin G,Lee YC,et al. Transgenic anima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obesity-associate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

BJU Int,2017,119( 2) : 317 - 324.

[8] 1. Woodman PJ, Swift SE, O'Boyle AL, et al. Prevalence of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relation to job descrip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 2006; 17:340.

[9]朱兰, 郎景和, 冯瑞娥, et al. 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支持结构雌激素受体的研究[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10):3.

[10]苏园园,韩燕华,李丹彦.女性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功能评估方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04):310-313.

[11] 杨晓二,程芳,王慧,等.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 预防医学,2020,27( 12) : 1489-1491.

[12] GONZALES A L,BARNES K L,QUALLS C R,et al.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 systematic review[J].Female Pelvic Med Reconstr Surg,2021,27( 1) : e139-e145

[13]储小燕,黄欧平,周江妍,娄俊,张倩平,梁群,黄敏.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09):679-683.DOI:10.13283/j.cnki.xdfckjz.2012.09.008.

[14] Effective Health Care Program. Nonsurgical treatments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adult women: Diagnosis and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Quality 2012. Available at: https://effectivehealthcare.ahrq.gov/products/urinary-incontinence-treatment/research (Accessed on November 19, 2012).

[15] Herderschee R, Hay-Smith EJ, Herbison GP, et al. Feedback or biofeedback to augment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CD009252.

[16]Due U, Brostrøm S, Lose G. Lifestyle advice with or without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 Urogynecol J 2016; 27:555.

[17]樊卫敏, 梅小会, 陈记娜, 等. 盆底肌锻炼改善中老年女性绝经相关症状的临床研究 [J/CD] .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8(1) : 94-101. DOI: 10.3877/cma.j.issn.1673-5250.2022.01.013.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0 18:04 最后登录:2025-04-20 18: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