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姐妹们,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我们与“大姨妈”如期赴约。在这看似平常的生理期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关于我们身体健康的秘密。上海妇科医院-徐浦中医医院妇科医生表示,月经像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暗示着身体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月经:女性健康的“晴雨表” 通过观察月经的周期、颜色、量、质地等,可以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正常的月经量一般为20-80ml,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超过80ml则为月经过多。而一般情况下,月经颜色如熟透的樱桃般暗红色,质地不稀不稠,不凝固。如若发生改变,可能是下述情况。 周期过短:可能提示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问题。 闭经或月经稀发:可能与压力、体重骤变、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 月经量过多或过少:可能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激素水平低、子宫内膜受损或卵巢功能减退有关。 深棕色或黑色月经:可能是经血滞留时间过长,需警惕宫寒或子宫内膜问题。 月经鲜红色且量多:可能提示子宫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 剧烈痛经: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或盆腔炎。 中医如何看待月经 中医认为,月经是女性气血运行的外在表现,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肝,如同一位调畅气机的指挥官,主疏泄,藏血。它能调节气血的运行,让经血顺畅地排出。若肝气郁结,就像道路堵塞了一样,气血不畅,月经便可能出现推迟、量少、痛经等问题;而若肝血不足,无法为月经提供充足的“养分”,月经量也会减少,颜色变淡。 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如同肥沃的土壤,源源不断地为身体提供营养。脾气健运,才能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气血,让月经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一旦脾气虚弱,气血生成不足,月经就会变得量少、色淡,甚至可能提前闭经。 肾,被誉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肾精充足,就像种子饱满,月经才能按时来潮,周期规律。若肾精亏虚,月经便会失去“根基”,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情况,还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月经调理小贴士 饮食调理:多吃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豆等,少吃寒凉、辛辣食物。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压力过大。 适量运动:通过散步、瑜伽等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定期检查:对于月经异常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如果月经异常伴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月经周期严重紊乱,如连续几个月不来月经或月经频繁;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或头晕乏力;痛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等。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