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 点蓝色字关注“央 点 “更年期”这个词汇 在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 往往是中年女性的“专属剧本” 其实,男性也有份~ 如果你发现最近爸妈“战火纷飞” 动不动就“开杠” 很可能就是更年期在背后“搞事情” 想知道在这场“更年期大战”里 谁更胜一筹? 快来一探究竟 了解那些有趣又实用的更年期知识 女更VS男更,谁是它们的原罪 为啥男女都逃不脱更年期的“厄运”呢? 其实更年期是人体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特定时期,是机体生化环境、心理状态变化由盛至衰的过渡期。无论男女,在这一个阶段性激素水平都会发生波动与下降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 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陡降,睾酮缓降: 雌激素——女性养颜“秘籍”,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功能下降。导致雌激素产量一路狂跌,全身身体机能乱套:潮热出汗失眠易怒、抑郁.....长期低雌激素导致骨骼心血管生殖系统失去保护。出现反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骨质疏松、心血管问题。 睾酮——男性雄激素里的 “扛把子”,堪称男性的“活力发动机”,它掌管着男性的肌肉力量、性欲、情绪等。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睾酮产能也逐渐缓慢下降,让男性丧失“活力”。 女更VS男更,谁的表现更让人上头 女性更年期一般症状出现在40-65岁,其症状可谓是 “全面开花”,涉及全身多个系统。 而男性一般从40岁~55岁以后开始,但也有“早鸟”发生在35岁,或者“迟到大王”65岁,甚至70岁。男性症状则相对“聚焦”。 似乎姐姐们略胜一筹: 女性症状“全面而激烈”:女性雌激素下降几乎波及身体的各个方面,就像一场全方位的 “大改造”。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失眠易醒、情绪像坐过山车、骨质疏松....由于女性激素下降趋势明显,因而症状也较为突出。约80%女性经历至少一种更年期症状。 男性症状“聚焦而低调”:男性更年期症状相对集中,性功能减退、精力下降等症状比较突出,仿佛是在提醒他们 “岁月不饶人”。同时男性激素下降缓慢,发病隐匿,难以觉察。大约只有2.1-24%的男性诊断“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女更VS男更,看看诊断标准,他(她)中了几条 对于女性而言,“更年期”没有固定的诊断标准,如果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出现了相关症状,排除器质性疾病就可以考虑“更年期综合征”。 而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国际及国内有具体的诊断标准。中国诊断标准也就是(老年男性症状量表(agingmales symptoms,AMS)评分≥17,或存在至少 3种性功能症状(性欲减退、晨勃减少、性活动能力下降或性活动频率降低),且游离睾酮<210pmol/L就可以诊断。 遇到了更年期,该怎么办 更年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当自己或者你的他/她遭遇了更年期后该怎么办呢?总结下来四个字“吃、动、睡、检”。也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吃:告别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 “垃圾食品搭子”,多和蔬菜水果、牛奶鸡蛋这些 “健康好朋友” 打交道,它们可是帮身体恢复元气的小能手。 动:循序渐进剧烈锻炼可能适得其反,以3-6个月为一个周期,依据自身身体耐受情况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多种运动结合快走、慢跑、自行车、踏板操、游泳、普拉提、太极等有氧负重运动与冲击运动相结合。 特别提醒:骨质疏松症人群要避开跳绳这类剧烈冲击运动,以有氧运动和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运动为主,踏板操、骑车等低阻抗运动为辅。 睡: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人体健康必备。研究发现,对于女性而言睡眠时长>9小时,入睡时间晚于22点,白天睡眠时间过长(>1h),睡眠时间低于5小时都会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 检:戒烟、戒酒。及时倾诉:感觉自己像个随时会爆炸的小炸弹,就找亲朋好友唠唠嗑,把心里的苦水都倒出来。 最重要的是,进入更年期,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就像使用已久的汽车,难免有故障,定期体检查出故障,及早干预,及早治疗。 当身体出现不适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或者健康,应通过规范的医疗手段及时诊治。 原标题:《德慧科普丨更年期,你选爸爸还是选妈妈》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