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系统是身体的“排水系统”,负责回收组织液中的多余水分、蛋白质和代谢废物。下肢淋巴水肿是因淋巴回流受阻,导致下肢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肿胀的慢性疾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皮肤增厚、反复感染甚至残疾。 警惕这些信号 早期表现:久坐/久站后脚踝肿胀,按压有凹陷,抬高腿部可缓解。 进展期症状:肿胀持续不消,皮肤变硬、出现橘皮样改变,腿部沉重感明显。 高危人群:癌症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如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反复下肢感染者、肥胖人群及家族遗传倾向者。 下肢淋巴水肿自测法 用拇指按压脚背5秒,凹陷恢复时间>10秒需警惕。 病因揭秘:为何淋巴系统会“罢工” 原发性(罕见):先天淋巴管发育异常,多见于青少年。 继发性(常见): ①癌症手术或放疗损伤淋巴管 ②严重感染(如丹毒)导致淋巴管堵塞 ③外伤、静脉疾病或寄生虫感染(如丝虫病) 科学治疗:早干预,防恶化 国际公认的黄金疗法——综合消肿治疗(CDT)包括: ①手法淋巴引流:轻柔的按摩手法促进侧支循环。 ②压力治疗:多层绷带包扎或穿戴医用弹力袜。 ③皮肤护理:保湿防干裂,降低感染风险。 ④功能锻炼:低强度运动(如水中步行)配合呼吸训练。 日常管理:患者能做些什么 自我监测:每日测量腿围,观察皮肤变化。 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低盐饮食,避免高温(桑拿、热浴)。 防护要点: 修剪指甲避免刮伤 蚊虫叮咬后及时消毒 禁止在患肢抽血、输液 破除误区 误区1:肿了多喝水就能排出去 过量饮水可能加重水肿。 误区2:按摩越用力效果越好 错误手法可能损伤淋巴管。 专家提醒: 下肢莫名肿胀超过3天,务必尽早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不可逆损伤的关键。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