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刘念在活动现场突发低血糖,身体明显不适,幸好身边一位陌生女孩及时出手,递上食物进行“救急”,让人直呼暖心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低血糖应急处理的关注。面对突发的低血糖情况,第一时间吃什么、怎么吃,真的非常关键。 那么,低血糖究竟是什么?如何判断?第一时间吃哪类食物效果最好?我们不妨借此机会深入了解。 低血糖后第一口应该吃什么食物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的一种状态。正常健康人当血糖值低于2.8毫摩尔/升时,即可判定为低血糖;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标准则为低于3.9毫摩尔/升。 低血糖发作时,常见的初期表现包括心慌、出冷汗、手抖、饥饿感明显、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可能出现神志改变、行为异常、抽搐、昏迷等严重后果。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出现低血糖,第一口吃什么最有效? 中医讲“急则治其标”,西医也强调“对症快速干预”。低血糖发作的处理原则同样是“快、准、稳”。 首选的救急食物,是快速升糖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 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医学建议,在轻度低血糖、意识清晰、能自主进食的情况下,以下食物最为推荐,按升糖速度排序如下: 葡萄糖片或葡萄糖粉水:升糖速度最快,2~3片即可快速缓解; 蜂蜜、水果糖、白砂糖水:约1汤匙或2~3块糖果; 果汁、碳酸饮料(非无糖型):如橙汁或可乐,建议50~100毫升; 葡萄干、红枣等天然含糖干果; 饼干、馒头、米饭等淀粉类主食:如果上述糖类食物无法取得,也可作为替代。 特别提醒:巧克力、冰淇淋、牛奶升糖相对较慢,虽含糖分,但不适合作为应急首选。 补糖后该做什么?别以为吃一口糖就完事了 在紧急补充糖分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接下来的30分钟非常关键,需要留心观察是否症状缓解。一般建议: 吃糖后等待15~30分钟,再次检测血糖; 如果症状仍未改善,应再次补充同样量的含糖食物; 之后应适量摄入一些缓释型碳水,如馒头、面包、粥等,以防血糖“反跳式下滑”; 若伴有反复低血糖现象,应尽早就医检查是否为用药不当或基础代谢紊乱引起。 此外,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应随身携带应急糖果或葡萄糖片,家属、朋友也应掌握基本处理知识,关键时刻可以帮上大忙。 对症处理,更要“未病先防” 低血糖虽然可怕,但并非无法防范,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完全可以有效避免频繁发作。 规律进餐,不空腹剧烈运动:特别是糖尿病患者,遵医嘱安排饮食与运动计划; 谨慎服药,避免用药过量或间隔不当; 睡前适量加餐:对一些容易清晨低血糖的人群尤为必要; 定期监测血糖波动,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生活习惯; 告知亲友自己的病史,以便突发时他人可快速介入援助 真实案例温暖又提醒:陌生人的一口投喂救了急 刘念突发低血糖被一位陌生女孩送来食物及时缓解,这一幕感动了不少人,也给大众敲响了警钟:低血糖来得快、危害大,关键时刻,哪怕是一口糖果,都可能成为“救命药”。 但感动归感动,我们更希望类似的状况可以被预防于未然。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普通健康人群,若经常感到手抖、心慌、疲乏、冒冷汗,不妨去做个血糖检查,说不定正是低血糖问题的早期信号。 低血糖虽不是罕见病,却常常让人猝不及防。真正的安全,来自我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了解和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别小看那一口含糖饮料或糖果,关键时刻,它可能就是你与危险之间的那道防线。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也希望我们在遇见“突发”的时候,都能多一点冷静,多一点温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