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九届“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同开两场糖尿病讲座与义诊活动,各邀请了200名“糖尿病病友之家”的糖友一同参与,活动形式多样,健康讲座、“糖尿病病友”体验比赛、交流表演、免费义诊、专家咨询,“应有尽有”。 多吃“稳糖菜”能让血糖保持良好状态 在本院二楼多功能厅举办糖尿病大型专家讲座上专家向病友们介绍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特别是胰岛素的注射治疗。专家提醒病友,胰岛素并不是注射得越多,血糖就会降得快。如果注射过量,极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出现心悸、头晕、乏力、出汗等不适,严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并且血糖下降过快,还可能导致脑水肿,引起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因此胰岛素的使用一定要科学、规范,并定期至内分泌科门诊复查、依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与此同时北院的“糖尿病日”活动环节中,糖尿病病友们正在展示一道道精心研究的美味佳肴——“稳糖菜”。病友王爹一边围着围裙挥舞着锅铲一边得意地说“我吃了这些菜,加上运动,降糖药物减少了,血糖也稳定了,有三年没有住院啦”。 专家表示,对于糖尿病来说,饮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治疗环节。我们希望通过展示病友们喜欢的“稳糖菜”,教会病友们重视糖尿病饮食,在日常生活“管住嘴、迈开腿,共同管理好血糖”。 比如荞麦就是个“全能冠军”,调解胰岛素活性功能,加速胰岛素分泌,减轻餐后血糖猛然增高;苦瓜堪称“植物胰岛素”,不仅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而且能有效刺激胰岛素的释放;苹果含果胶预防胆固醇增高,减少血糖含量,含可溶性维生素,可调节机体血糖水平,预防血糖骤升骤降;燕麦含糖量低,含有水溶性维生素,利于控制血糖浓度,含有抗氧化成分,及时清理血液中的“垃圾”,降低血液中的血糖;乌鸡刺激机体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另外还有黑木耳、豆笋、芹等。 15岁少年爱喝碳酸饮料糖尿病“悄然”找上门 在本院的义诊活动现场,出现了不少年轻人,也是前来参加活动的糖尿病病友。专家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了糖尿病,主要原因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上周,内分泌科收治了一名15岁的少年患者,名叫吴洪波(化名),是个高个小胖。平日里就爱喝碳酸饮料。 上周,吴洪波的父母回家看望他,吴父发现他一天到晚总说口很干,喝多少饮料和水也不解渴,晚上还老是跑厕所。孩子的奶奶还说这段时间吴洪波瘦了10斤。两天后,吴洪波出现呕吐不止、全身乏力的状况。本以为是受了凉,于是吴父带他到附近的诊所就诊。检查发现,吴洪波的血糖已经高到直接让血糖仪“爆表”,测不出值。诊所医生建议将他送到上级医院检查。在医院急诊科,吴洪波的尿常规检查显示“尿糖”+3,“尿酮”+2,快速血酮6.7mmol/L,比正常人高出了10倍(正常人血酮0.6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性的酮症酸中毒,目前正在入院治疗。 专家介绍,人的胰腺分泌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刺激内脏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及促进骨骼肌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继而降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血糖升高,我们称之为胰岛素抵抗。而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患者长期大量饮用高糖饮料,体重高达180斤,明显肥胖,这是其患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喝饮料,市场上售卖的饮料几乎不含任何蛋白质,糖分却很高,不仅影响食欲,长时间饮用还会让孩子体重增加,容易引发糖尿病。”邵挥戈建议,青少年预防糖尿病,父母要起到好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应减少孩子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摄入,切忌以甜饮料代替水喝,增加日常的运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病之一。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现存脑卒中患者750万人,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50万,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快速上升。 专家表示,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与年轻人熬夜、脂肪摄入量过多,老年人过分依赖保健品密不可分。 实例一:保健品当药吃 两度中风 老伴去世后,70岁的陈大娘一个人搬到女儿家住。平时女儿女婿工作非常忙,很少能抽时间陪伴她。去年陈大娘脑中风住院,觉得更加孤独。 偶然一次机会,陈大娘接触到卖保健品的女孩小李,小李经常上门给陈大娘送药,当然这不是免费的,陪着陈大娘聊天。 一来二去,陈大娘觉得吃了保健品,胳膊腿感觉比以前轻巧了似的,于是她将每个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几乎全买了保健品吃,不再吃医生开的药。 没过多久,老人又一次住进医院。女儿得知这一切后非常后悔,一边埋怨老妈轻信保健品,一面内疚自己没有尽到当儿女的责任:“不是老妈吃的保健品有用,而是卖保健品的人经常陪老妈聊天,排解老人的寂寞,让老人感觉身体像好了似的。” 医生提醒 专家:在目前接触的患者中,用保健品代替治疗药的患者非常多,老年患者放弃医嘱,选择偏方或保健品,会加大病情复发的风险。 实例二:熬夜兼酗酒32岁中风 工作、K歌,酗酒,对于工程师小王来说,除了工作就是应酬,每天半夜回家,睡觉对他来说是奢侈品。 直到有一天,小王在单位突然感觉半个身子不能动了,他才意识到,这种不健康生活方式给他带来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 医生提醒 专家:30-40岁男性是脑卒中发病的重灾区,压力大、熬夜,不定期体检,脂肪摄入量超标、吸烟、酗酒,这些统统与中青年男性发病密不可分。很多患者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出现问题不在乎,有些人直到发病来医院才知道自己高血压高血脂。定期体检是排除疾病手段之一,可是很多人忽视了这个问题。 发病时间 男性提前到30-40岁女性多为更年期 “每12秒就有一人发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亡,这个数字非常确切,也是很可怕的。”王主任表示,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目前从发病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统计,男性发病率年轻化趋势很明显,已经提前到30-40岁,而女性更多是更年期。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患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热量高胆固醇高糖高盐饮食 如果您身边的人有以下症状 请立刻使用“FAST” 迅速识别应对 Face笑一笑(是否口角歪斜)Arm抬抬手(是否有力气)Speech讲讲话(是否流利)Time一旦符合以上症状。 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这些短暂的可完全恢复的症状主要表现有以下一种或者几种 症状一:单侧身体没力气,严重一些会出现单侧身体不能活动甚至没有知觉。 症状二:突然发生一侧口角及眼睛歪斜、一侧额纹、鼻唇沟消失,无法做闭眼、抬眉、鼓嘴的动作。 症状三:突然口齿不清,没法说清楚话。 症状四:头痛、头晕、呕吐、视线模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