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龚晓明医生 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在女性盆底问题中相当常见,却又常被忽视的病症——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这病虽不直接危及生命,可一旦患上,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 膀胱过度活动症,英文简称OAB 。很多患者起初没太在意,觉得偶尔尿急、尿频不是大事。但久而久之就发现不对劲,尿急发作时,那种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抑制,根本无法延迟。尿频则表现为每日排尿次数超过8次,有时刚离开厕所不久,就又有了尿意。夜尿多也很恼人,夜间需频繁起夜,起夜次数超过1次,严重者甚至可达3 - 4次或更多。更尴尬的是,部分患者在尿急时无法自控,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这病是怎么来的呢? 病因较为复杂。从神经角度看,若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出现病变,比如患有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就可能影响膀胱的控制功能,致使膀胱过度活跃。膀胱出口梗阻也是因素之一,像尿道狭窄这种情况,会使膀胱出口不畅,膀胱壁肌肉代偿性增厚,进而引发该病。膀胱壁若存在炎症、感染或肿瘤等病变,受到刺激后也会出现OAB症状。年龄也是关键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膀胱弹性降低、容量减小,逼尿肌稳定性变差,患病风险增加。另外,肥胖、糖尿病以及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情况,也可能与OAB的发生相关。 如何判断是否患上膀胱过度活动症呢? 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排尿情况,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多等症状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还会要求患者记录排尿日记,记录每日排尿次数、尿量及尿急发生时间等信息。体格检查也必不可少,对腹部、盆腔、直肠等部位进行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尿液分析也会开展,通过检查尿液,排查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必要时还会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测量膀胱内压力和尿流率,以评估膀胱功能状态。 患病后不必担忧,有多种治疗手段。治疗的核心目标是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在生活方式上,应减少咖啡、酒精、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饮食的摄入,保持适宜体重,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以及β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这些药物可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减轻尿急、尿频症状。 行为疗法也颇具成效,膀胱训练可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增加膀胱容量;盆底肌肉锻炼能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膀胱控制能力。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膀胱扩大术、骶神经调节术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虽常见且困扰人,但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它,并积极应对,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其对生活的不良影响,重获舒适生活。 原标题:《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