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中对贤惠的相关解释是:贤,有才能,德行好;善;多于,胜过;通“艰”,艰苦,劳。惠,仁慈,给人以好处;赐,有所求于人的敬辞;柔顺。参照《辞海》的解释可以看出,汉语字典中对贤惠的说法是有些过于简单了。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顺从耐劳,实现有德,共同构成了古人对贤惠的要求。谈及有德,绝不可错过老子的《德经》简单说。老子把“德”分成了五个层次,最高一级是对“大道”的领会,其次是品德出众,再次是仁爱之心,之后是乐于助人,最低一级是表面的礼貌。孔子的说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温良恭俭让”。贤惠是一种朴实的气质,而贤惠往往让人过于拘谨,还需要有气质的端庄。那么如何在贤淑中表达端庄的气质呢?惟有“德”字。 田母拒金 战国时期,田稷任齐国宰相,兢兢业业,办事公正。一次,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几番推辞,最后碍于情面还是收下了。将它拿回去原封不动的献给了母亲。田母面露怒容说:“我听说士人严于修己、洁身自爱,不取苟得之物;坦荡磊落,不做诈伪之事。不义之事不存于心,不仁之财不入于家。你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就应处处做出表率。而你却接受下属的贿赂,这是上欺瞒国君,下有负于百姓,实在让我痛心啊!速将金子退回,请朝廷发落吧!”田稷听了母亲的话,羞愧万分,先将百金如数退还,又立即到朝廷坦陈过错,请求罢相。齐宣王听后,对田母的道德风范称赞不已,他对群臣说:“有贤母必有良臣!相母之贤如此,何愁我齐国吏治不清。赦免相国无罪。后来田稷更加严以自律,成为齐国一代贤相。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