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单是关节痛,更是全身警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吴香香 痛风,这个听起来像“富贵病”的名字,其实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想象一下,半夜突然被大脚趾的剧痛惊醒,关节红肿发热,连被子轻轻碰到都痛到冒冷汗——这就是痛风的“代表作”。但痛风远不止关节痛这么简单,它背后隐藏的高尿酸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悄悄威胁着肾脏、血管和心脏的健康。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正呈现年轻化趋势,20-30岁的年轻患者已不罕见。 痛风的本质是尿酸结晶在作祟。我们血液中的尿酸就像水里的盐,正常情况下会溶解排出。但当浓度超过420μmol/L这个“饱和点”时,多余的尿酸就会析出尖锐的结晶,像玻璃渣一样扎进关节滑膜,引发剧烈炎症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只有约15%会发展成痛风,但其余“无症状”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已经存在肾脏或心血管的隐性损害。这些尿酸结晶从不“休假”,它们可能悄无声息地沉积在肾脏形成结石,侵蚀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甚至损害胰岛细胞影响血糖代谢。 从高尿酸到痛风是一个渐进且复杂的过程。最初可能只是体检报告上尿酸值偏高,毫无症状;接着某天深夜突然被大脚趾的剧痛惊醒,这是急性痛风发作;等疼痛消退进入间歇期,很多人误以为痊愈而放松警惕;殊不知尿酸结晶仍在持续沉积,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肾功能受损等不可逆伤害。更值得警惕的是,高尿酸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慢性肾病风险增加30%;高尿酸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是常人的1.5倍;约4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高尿酸血症。此外,高尿酸还会加重脂肪肝的进展,影响甲状腺功能等。 痛风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除了众所周知的高嘌呤饮食外,以下几个因素常被忽视:首先是突然的寒冷刺激,这会导致尿酸溶解度下降,诱发结晶形成;其次是剧烈运动后的乳酸堆积,会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再者是快速减肥时产生的酮体,同样会影响尿酸代谢;最后是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等,都可能干扰尿酸排泄。现代人常见的熬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而加重尿酸代谢紊乱。 防治痛风需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急性期要尽快消炎止痛,但更重要的是长期控制尿酸水平。根据最新指南,无症状但尿酸>540μmol/L,或>480μmol/L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时,就需要启动降尿酸治疗。通过药物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痛风石者<300μmol/L以下),已有的尿酸结晶甚至可以逐渐溶解。在药物选择上,除了传统的别嘌醇、苯溴马隆外,新型降尿酸药如非布司他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需注意其可能的心血管风险。对于难治性痛风患者,生物制剂的使用可能带来新的希望。 日常生活管理同样关键。避免超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心等),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类,应尽量避免选择。鸡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较低,可安心食用。虽然大豆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鱼类,但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人体利用率低,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在加工后嘌呤含量有所降低,可适量食用。限制高果糖饮料: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等。尽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维生素 C、黄酮、多酚、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作用。建议多饮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2000~3000mL。尽量维持每天尿量> 2000mL。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柠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应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限制饮酒:饮酒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风险。酒精的代谢会影响嘌呤的释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还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部分酒类还含有嘌呤,通常黄酒的嘌呤含量较高,其次是啤酒。白酒的嘌呤含量虽然低,但是白酒的酒精度数较高,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泄。在运动方面: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锻炼,逐步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力量、柔韧性等,增强代谢与免疫功能。如慢跑、走路、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运动项目。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痛风性关节炎期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特殊人群的痛风管理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合并慢性肾病的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育龄期女性如果计划怀孕,需要提前调整用药方案;青少年痛风患者更要排查是否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还发现,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肿瘤化疗患者等都是痛风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痛风的诊疗误区亟待澄清。常见的误区包括:1)认为痛风只是关节病,忽视其全身危害;2)痛时吃药,不痛就停;3)过分依赖饮食控制,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4)盲目相信“特效药”或“祖传秘方”;5)忽视定期监测的重要性。实际上,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规范的随访监测(包括血尿酸、肾功能、尿常规等)至关重要。 痛风给我们的启示是: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值得重视。高尿酸就像沉默的杀手,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健康。定期检测尿酸水平,出现异常及时干预,才能避免从“无症状高尿酸”发展到“痛不欲生”的悲剧。记住,对待痛风,不痛不治的态度要不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疾病管理意识永远都是预防和控制痛风的基石。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