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网

当前位置: 女性网 > 娱乐 > 文章页

不是所有的999都是真感冒药 当心保健食品营销8大骗局

时间:2025-03-17 03:2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8 次
现场食品快检、曝光假冒伪劣药品、披露食品安全谣言……3月31日,市食药局联合任城区食药局举办了以“12331守护食品药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设立了12331投诉举报受理台、食品咨询台、药械咨询台、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展示台,共受理市民食品药品投诉举报7起、咨询38件

  东方圣城网讯 (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王磊 张超)现场食品快检、曝光假冒伪劣药品、披露食品安全谣言……3月31日,市食药局联合任城区食药局举办了以“12331守护食品药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设立了12331投诉举报受理台、食品咨询台、药械咨询台、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展示台,共受理市民食品药品投诉举报7起、咨询38件,发放宣传材料2500余份。

  猪肉含不含瘦肉精,现场一检便知

  “小伙子,这是我刚买的一块猪肉,能不能帮我检测一下这里面含不含瘦肉精?”昨日上午,市民仲大妈告诉记者,这块肉是从附近的瑞尔福超市买来的,“虽然大超市的东西比较放心,但是现在问题猪肉屡见不鲜,因此我想通过咱工作人员的检测,看看猪肉的质量咋样。”

  根据仲大妈的诉求,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取样,并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开展检测。结果,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三种用于瘦肉精检测的快检卡均显示,该受检猪肉中没有瘦肉精成分。

  任城区食药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日现场的快检车可以开展粮食、蔬菜、肉类、白酒、蜂蜜等30多种食品的快速检测。而规模更大、设备更齐全的济宁城区食品快检服务中心,则可对蔬菜、肉类、面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饮料等上百种常见食品开展快速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瘦肉精、甲醛、吊白块、亚硝酸盐等50余个项目。中心还承担着体验中心的职责,凡工作日内,市民可随时到中心参观并免费体验食品快速检测服务。

  一只打火机,巧妙验证真假感冒冲剂

  “这两盒999感冒冲剂,感觉不太一样啊?”“大爷,不一样就对了,这两盒药品,一盒是正品,一盒是假冒的。”活动现场,任城区食药局药品科工作人员设置的假冒伪劣药品展示区引来了大批市民驻足咨询,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直观的对比,让大家了解假药到底假在哪儿。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999感冒冲剂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备的药品。可是,也正是因为其认知程度高,部分不法企业便冒牌生产假药流入市场。这些假的999感冒冲剂从包装上看几乎与正品毫无差别,但认真对比还是可以发现,正品的外包装印刷精美、颜色鲜明,冒牌产品的色泽就比较黯淡。“更方便快捷的办法是拿一把打火机检验。真的999感冒冲剂有个防伪标签,当用打火机烧的时候,防伪标签上的字立即消失,关上打火机,停一会儿,字迹立即恢复了。假的999则没有这个功能。”工作人员的这个小演示让围观市民啧啧称赞。

  药品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一些不法厂商制售假药、劣药非常猖獗,除了监管部门严格打击外,日常生活中,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四看”进行初步鉴别。一看包装、标签及说明书的材质,假劣药品往往有粗糙的手工封包装痕迹;二看印刷的质量,假冒产品的印刷包装通常在地下工厂进行,制版和印刷技术水平较差,有些防伪签、凸凹版不清晰或套色不准;三看有关数字,是否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及其是否规范、有无过期;“四看药品的品质,比如片、丸、胶囊等制剂,要看其有无变色、斑点、脱皮、碎片、裂片、粘连等情况。

  相关新闻

  去年我市侦办食品犯罪案件83起

  昨日,记者从市食安委“3·31晚会”权威信息发布采访获悉,去年,我市围绕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促产、重品、严管、狠打、共治,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年组织监督抽检食品和食用农产品14704批次,快检16464批次,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6%。相关部门对不合格食品均依法进行了处置,食品安全问题排查、信息预警、风险监测能力明显提升。

  同时,开展了农药兽药使用、病死畜禽、餐饮具消毒、学生餐桌、农村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29次,出动执法人员96670人次。检查各类食品、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型农贸市场、畜禽屠宰企业71128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等执法文书9397余份,筑牢了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防线。

  2016年,全市共查处食品药品案源总数4347件,办结3591件,罚没款2868.12万元,责令停产停业整顿75家,取缔无证生产经营33家,侦办食品犯罪案件83起,刑事拘留52人,逮捕26人,有力震慑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常见的8大保健食品营销骗局

  除了假冒伪劣药品外,工作人员还将不少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拿到现场进行展示。工作人员再次提醒消费者,我国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它不能替代药品用来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宣称保健食品能治病,是夸大保健食品功效宣传的违法行为。

  据介绍,目前常见的保健食品营销存在以下骗局: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任何保健品都能只起到保健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则大肆宣传疗效。宣称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保健品治愈。打着“进口、专利与高科技”幌子,吸引老年消费者,将普通商品宣称为高科技产品或绿色产品。以“免费旅游与赠送体检”为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以感情促销,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信任后开始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第一天办免费讲座,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一些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一家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等。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11 20:04 最后登录:2025-04-11 20: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