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艺术博物馆基本情况 北京艺术博物馆隶属北京市文物局,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1987年8月,北京艺术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以弘扬古老的中华艺术文明为宗旨,兼容推动现当代艺术的交流与发展的职能。北京艺术博物馆馆址设在明清皇家重寺万寿寺古代建筑群内,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各类艺术品近十万件。其中馆藏中国古代艺术品以传世品为主,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的藏品蔚为大观。门类涉及书画、碑帖、织绣、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竹木牙角漆器、钱币、印章、家具等各中国传统艺术领域。除古代艺术品外,馆内还收藏了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近现代中国艺术大师的传世之作。此外,以日本绘画及工艺品为主的外国艺术品收藏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2011年,北京市文物局将北京毛家湾出土瓷器残件及瓷片、龙泉务窑遗址出土遗物共计2000余箱整体划拨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大大充实了馆藏量。北京艺术博物馆利用古建筑内部格局改建为现代化的展厅,成功举办了中国古瓷窑大系系列展览和玉器系列展览等各类艺术交流活动和教育活动。 联系电话:(010)68413380、6845699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万寿寺内 邮编:100081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每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官方微博:@北京艺术博物馆 加一张我馆地图位置 二、北京艺术博物馆推介展览介绍 大型展览(展品数量90—150套,珍贵文物占40%以上) 1、《清宫撷珍----清代宫廷文物展》 展览内容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清皇室,其生活方式保留着许多满族固有的习俗;入关后,清代帝王继承了历代帝王的生活规制,形成了清皇室特有的政治、生活制度。《清代宫廷文物展》将通过大量的宫廷生活用品、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从朝政、学习、衣食、文娱、宗教等多个侧面,展示皇室生活的若干片段,带您走近清代帝王宫廷生活。展览分为:皇权篇、宸居篇、文化篇、宗教篇四部分,包括花纹锦簇、工艺繁复的龙袍,用料考究的绣品,造型精巧的佩饰,纹饰华美的瓷器等宫廷文物。 重点展品: ①清嘉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 圆领右衽,马蹄袖端,以明黄色缎为地,通身绣金龙、祥云、蝙蝠、海水江崖以及象征帝王至高权利的十二章纹样,形制规整,制作精美,体现出清代织绣工艺的高超水平。 ②清康熙景德镇窑斗彩灵仙祝寿图盘 敞口,弧壁,圈足。盘内心以青花书一“寿”字,并在寿字中心绘斗彩桃实与仙鹤;内壁绘斗彩灵芝、祥云、寿桃、团寿纹;外壁为三组竹、石、灵芝纹,寓意“灵仙祝寿”。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双圈楷书横款。 其它展品: 清蓝绸苏绣福禄寿三星图片 清白玉“岁岁平安”佩 清玻璃画珐琅花鸟纹鼻烟壶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106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80件套(二级6件套,三级74件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700—10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2、《盛世风华—乾隆时期文物展》 展览内容介绍: 清代乾隆一朝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乾隆皇帝以其超凡的睿智和卓越的才能,在延续康熙、雍正两朝的既有成就上,将他的文治武功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乾隆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之时代,本展览分为五部分对这一成就进行展示,内容如下:文治武功(四库全书、京城全图、玉器);文人情怀(书法、绘画、文房清供);艺术品味(陈设瓷器、杂项、御题诗文物);雅致生活(龙袍、靠垫、佩饰、鼻烟壶、生活用瓷);弘扬佛教(佛经、像造)。 重点展品: ①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 此吉服袍形制为圆领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明黄五枚缎地,上绣云蝠、团寿、金龙九条、海水江崖及十二章纹。云纹为帝王礼服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烘衬作用。蝙蝠也为吉服上常用图案。吉服下摆海水江崖,波涛翻卷,崖石挺立。意为“福山寿海”。十二章纹是帝王礼服专用纹饰,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宗彜、藻、火、粉米等纹样。此吉服袍花纹全部以捻金线和五彩丝绣成,金色纯正,熠熠生光,并以月白色暗花绸衬里。 ②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此葫芦瓶造型呈葫芦样式,小口,短颈,束腰,卧足。瓶外壁透明釉下以浓重铜红彩料绘出八组团形螭龙纹,每组纹样之间分别以灵芝草纹样相隔。瓶足底部以青花料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灵芝草纹、如意云纹皆吉祥图案,葫芦亦谐音“福禄”,使得整件器物充满了浓郁的祥瑞之气。 其它展品: 清乾隆御笔岁朝图卷 清乾隆“御玺”墨 清乾隆青花开光福寿纹贯耳尊 清乾隆黄缎绣灵杵缠枝宝相花纹凳套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99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57件套(二级14件套,三级43件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700—10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3、《美人如花隔云端——中国明清女性生活展》 展览内容介绍 此展览以明清女性生活为主题,精选馆藏明清时期的织绣、书画、玉器、漆器、珐琅器等多种类别的珍贵文物百余件,通过明清女性的服饰妆容、生活起居、日常休闲等方面的内容,还原当时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展示她们的精湛才艺,引领观众近距离感受温婉清雅的明清女性文化。 重点展品: ①红缎地绣富贵三多纹女袄 清 此女袄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衣身以红缎为地,其上综合运用平针、套针、戗针等多种针法,彩线遍绣牡丹、佛手柑、桃子和石榴纹样。牡丹象征富贵,佛手柑、桃子和石榴分别代表福、寿、多子,常组合在一起使用,称为“三多”纹。衣服整体色彩艳丽,纹饰丰满,通显华丽富贵之气。 ②琥珀朝珠 清 此朝珠由不透明的黄色琥珀配粉色碧玺珠穿成。“背云”为珐琅嵌椭圆形碧玺。3串纪念各由10粒粉色小碧玺珠组成,“背云”及“纪念”的“小坠角”皆是绿色翡翠制成。 朝珠是清代独有的一种礼仪配饰,上朝时才佩戴。它是从佛珠演化而来的,由108颗圆珠组成,圆珠分为4组,每组间隔以1颗大珠,称为“佛头”,背后的“佛头”连缀葫芦形“佛塔”,并贯以“背云”垂于身后。朝珠两侧另附有3串小珠,一侧1串,一侧2串,每串10粒,名为“纪念”。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 其它展品: 白玉嵌宝石挑簪 九节金蟠镯 牙黄色缎绣慈禧御笔松藤绶带鸟片 铜胎画珐琅宝相花纹香薰 文俶花蝶扇面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101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40件套(二级3件套,三级31件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700—10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4、《清代皇室书画展》 展览内容介绍: 清朝统治者在理政之暇,把临书习画作为增长治国智慧及陶冶性情的重要内容。各皇子、宗室也有机会饱览宫廷珍藏的历代书画真迹,加之翰林院诸多饱学之士的培养等诸多优渥条件,造就了清皇室成员中精于书画者高达六十多位,。与其它书画家群体相比,清皇室书画除在纸、墨等绘画材料上讲究外,风格上还具有精致细腻的宫廷特性。本展览选取了98件套皇室书画精品,既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皇帝御笔,也有慈禧太后、荣慧皇贵妃、成亲王、恭亲王、庆亲王、肃亲王、豫亲王、惇郡王、溥儒、溥伒、溥佺、溥僴、溥佐等皇室成员的代表佳作,共同构造了有清一代皇室的书画世界。 重点展品: ①清乾隆御笔红树山庄图 此作品所绘内容简洁,细草坡上立一石,石旁一丛小树挺立,枝头红叶点点,树下几缕青竹。画上题诗两首,其一为“青女行霜染寒林,一般赤色点萧森。世间红紫安容擬,目与为幽意与源。”其二为“鸣鞭犹忆孙云纔,生面连林万锦开。借问关种誇绝艺,那能点笔一时该。”落笔“壬午九秋驻山庄,霜叶全红,千峰如铄,因仿元人法即景成图,并系二绝句题之帧首。御笔。”下钤连珠印“乾”“隆”二字。画心左上钤“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印。右下钤“昔阁”“洗尽尘氛爽气来”。左下钤“落纸云烟”。此图构图清爽,用笔工致,舒静气而去凡尘,描绘了乾隆皇帝秋日造访山庄,见霜叶全红,群峰尽染时的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②清康熙御笔行书卷 此作品书写内容为“依清旷”三字,正上方钤有“康熙御笔之宝”朱文印。作品用笔结体自然疏朗,端庄的楷法中不失行书韵味,是康熙皇帝书法作品的典型代表。“依清旷”是康熙皇帝退朝休息的场所,位于承德避暑山庄,至乾隆皇帝后更名为“四知书屋”。清代康熙皇帝玄烨(1654-1722),是顺治帝福临第三子,其文治武功,名垂史册。康熙皇帝自幼临习法书名迹,尤其喜欢董其昌笔法。 其它展品: 清乾隆御笔行书卷 清康熙御笔行书卷 清溥伒临明唐寅高人深隐图卷 清慈禧太后“寿”字轴 清嘉庆御笔行书轴 清溥儒山水轴 清雍正御笔行书轴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98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98套(二级6件套,三级92件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700—10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5、《明韵清风:景德镇窑皇家瓷器艺术展》 展览内容介绍 中国自古有“瓷国”之称,景德镇则被誉为中国的“瓷都”。明清两代,朝廷相继在景德镇设置御窑,钦命朝廷官员监督,征调国内最杰出的工匠、画师,不惜工本,烧造出供皇室把玩、享用、赏赐的宫廷官窑瓷器。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品种之全,为其他窑场难以企及。本展览特别遴选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景德镇官窑瓷器130件(套),按品种分门别类地展出。既有风靡中外的青花瓷、五光十色的颜色釉、成熟精美的釉里红,也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美轮美奂的彩绘新品,它们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在展现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瓷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装饰艺术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御瓷时代的辉煌成就,生动再现了御瓷背后的明清宫廷生活与文化。 重点展品介绍: ①清康熙青花婴戏纹罐 平沿,小口,直颈,丰肩,肩下弧线内敛,至底部外撇,圈足。罐身挺拔修长,曲线流畅。通体青花装饰。颈部饰杂宝纹,肩部绘三角几何纹,腹部绘婴戏图。外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双圈楷体竖款。 ②清乾隆粉彩开光山水纹壁瓶 瓶为半剖式,半圆形小口,长颈,扁圆腹,半月形足。颈部置夔凤形耳。后壁平坦,施白釉,中部偏上置有一用于悬挂的穿带孔,圈足上亦设有二圆形穿孔。器内及底施松石绿釉。口沿及足墙饰珊瑚红地描金回文。腹部圆形开光内绘粉彩山水人物纹,开光外饰凤尾花纹。绘画细腻,色彩丰富,辅以金彩装饰,更显富丽堂皇。 其它展品: 艺10549清乾隆粉彩葫芦形斋戒牌 艺10550清乾隆粉彩花卉纹斋戒牌 艺10466清乾隆黄地青花九桃纹盘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130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28件套(一级1件套,二级件24套,三级103件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700—10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6、《17-20世纪中国文人的艺术生活》 展览内容介绍: 在清代,书道丹青、文玩鉴赏等是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修养内容,对皇室、官宦、僧侣、女性等其他群体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以致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都涌现出大量知名画家和重要画派。如清初的“四王”“四僧”,清中期的扬州画派,清晚期的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等画家群体以及不少被遮蔽的女性书画家群体等。至20世纪上半叶,清王朝被推翻,古老的封建帝国蜕变为新型的现代中国,但这种文人的艺术生活方式一直延续,书画上的复古与临摹情结即为例证。另外,此阶段的文房清供在品类、材质和制作工艺上远胜前代,是文人艺术生活重要的审美内容。因此,本展览的展品除涉及上述清代、民国重要画家、画派的代表作外,还有当时的笔墨纸砚、笔筒、镇尺、印盒、臂搁、砚屏等精美文具。 重点展品: ①清虚谷蔬果花卉册 此纸本册页是晚清画家虚谷的精品,共十一开,分别绘有莲花、菊、猫、松鼠、金鱼、琵琶、水仙、瓢、柿子、白菜、萝卜、莲藕、比目鱼、葱头等内容。作品造型生动,敷色清新,线条夸张,描写的动物、花卉富有神韵。其中一开款属“用宋人笔写蔬菜三种,虚谷”,钤“虚谷”朱文印。虚谷(1824-1896)俗名朱怀仁,一名虚白,号紫阳山人,清末“海上画派”代表人物。原安徽新安(今歙县)人,后移居扬州,工山水、花卉、动物、禽鸟,尤其擅长画松鼠、金鱼,水墨设色的大写意描绘是其绘画的主要特征。 ②民国罗復堪行书轴 此作品为民国著名书家罗复堪的章草代表作,内容为唐代诗人李白的《结袜子》“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罗惇爰书。”钤白文印“惇爰长寿”,朱文印“复堪翰墨”。作品古朴雍容,刚健峭劲,笔锋有如刀截剑削。罗复堪(1872-1955)名惇爰,字孝瑴,又字子燮、季孺,号照岩、敷庵、复庵、复暗、复戡,别署悉檀居士、羯蒙老人、凤岭诗人,作画署名曼渊,室号三山簃,广东顺德人。罗復堪乃民国北京“四大书家”之首,早年与兄罗瘿公从康有为受业,擅长章草,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上“壹圆”二字即出其手笔,被誉之为“现代章草第一人”。 展品介绍: 清惇勤亲王青绿山水轴 清虚谷蔬果花卉册 清高凤翰梅花轴 清王翚山水卷 清王元勳贵妃出浴图轴 清黄慎水鸟轴 民国罗復堪行书轴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114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27件套(二级5件套,三级22件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900—12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7、《物华天宝——明清工艺品展》 展览内容介绍: 明清两代,文化、艺术上承宋、元,继续前行。经济的发展,皇室的重视,以及文人情怀的释放,为明清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外贸易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在艺术风格上更为多元化。《明清工艺品展》分为温和内敛的玉器、典雅稳重的金属器、清新隽永的竹木牙角器、流光溢彩的漆器四部分内容,分别展示明清时期玉器、金属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在造型特点、雕刻技法、装饰题材等方面的特点,体现明清两代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 重点器物: ①、画珐琅“三阳开泰”图手炉 手炉扁圆形,器身起瓜棱。有提梁,提梁和盖面及器身口沿皆镀金。盖面镂空錾刻卐字纹,炉身以蓝色釉为地,在肩部饰一圈如意云纹,腹部四开光,提梁两端下侧开光内,白釉地上彩绘花卉纹;腹部前后两个开光内为主题纹饰“三阳开泰”,图案由三只羊、太阳、古树组成,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开光外蓝釉地上彩绘折枝牡丹花纹。炉盖侧面亦施蓝釉为地,绘红色花卉纹。炉底施白釉,无款识。器形规整、颜色艳丽、画风细腻,为清中期的优秀作品。 ②、青玉衔桃灵双鹤摆件 摆件为整块玉料圆雕而就。双鹤一大一小,皆卧姿,双腿藏于腹下,尾下垂。大鹤曲颈回首,头微扬,口衔一枝灵芝;小鹤卧于大鹤身旁,口衔桃枝仰头与大鹤相对,似在彼此交流。整体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琢磨圆润。灵芝、仙鹤、寿桃在一起组成传统题材“灵仙祝寿”,寓意吉祥长寿。 其它展品介绍: 清紫檀双猴连环盖盒 明剔红老子骑牛纹八方盘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103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87件套(二级10件套,三级77件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400—5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中小型展览(文物数量≤90套) 1、《盈握瑰宝——中国鼻烟壶文化展》 展览内容介绍 鼻烟壶可谓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工艺美术的结晶,它不仅集绘画、书法、诗词于一身,还包含着制瓷、雕刻、镶嵌、玻璃工艺等更为广泛的工艺技术,集中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匠师们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才能。《盈握瑰宝——中国鼻烟壶文化展》以鼻烟壶在我国的发展为脉络,分为三个部分:星芒的闪耀——源自西方的雅物、无尽的风姿——流行清宫的潮物、最后的辉煌——鼻烟壶的“绝唱”。通过集中展示清代、民国时期各类质地鼻烟壶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带您领略独居特色的鼻烟壶文化及其异彩纷呈的装饰艺术。 重点展品: ①清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花卉诗文鼻烟壶 烟壶瓷胎,扁瓶式。器身为松石绿釉珍珠地,其上点缀有描金装饰纹样,口沿、足部及前后腹部凸起部分涂描金彩;壶身两面开光,一面开光内在金色地上彩绘牡丹花卉,四朵牡丹花竞相开放,画面富丽堂皇,充满吉祥、热烈的气氛;另一侧开光内楷书御题诗文:“嫩蕊饭幽露,手摘湿冷冷,即此供吟赏,何劳餐落英。”后钤“乾”、“隆”二方印。配红珊瑚盖。 ② 清乾隆青花粉彩花鸟人物纹鼻烟壶 烟壶瓷胎,扁圆形。壶身两面皆以青花绘随形开光。一面开光内描绘了两个孩童正在庭院中放炮竹的情景,其中一个孩童正蹲下要去点燃炮竹,另一个孩童则胆怯地捂住了耳朵,画面充满了童趣。壶另一面彩绘桃柳春燕图,画面清新欢快,民俗气息浓厚。配绿玻璃盖。 展品介绍: 套五色玻璃鹤鹿同春图鼻烟壶 清乾隆玻璃胎珐琅彩花鸟纹鼻烟壶 民国叶仲三水晶内画三国人物图鼻烟壶 展览场地要求 文物数量:80件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200—4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2、《清风留痕—明清扇子展》 展览内容介绍: 中国扇文化源远流长,既发展出用于仪式的障扇,也发展出出于实用的团扇和折扇。团扇也称纨扇,以细密的丝织成扇面,西汉时便已为贵族普遍使用。至宋代因避讳改称团扇,并出现一画一书的扇面艺术形式。折扇在宋代传入中国,以舒展折叠灵活、使用携带方便等特点迅速为文人雅士喜爱。至明初便已完成了其本土化,不仅成为生风纳凉的工具,还成为文人墨客施展艺术才能,留下书画墨迹的独特艺术载体。此展览选出了明清时期大量名家扇面真迹,及皇室、贵胄、名臣、文士等所用成扇,力求全面展示明清扇子的制作工艺、扇骨材料、扇面艺术及扇子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展品: ①明刘原起山水扇页 此作品为明代画家刘原起所绘山水题材,属水墨淡着色、小写意风格。画面精致典雅,文人气息浓厚,有着“吴门画派”的典型风貌,可看出文征明画风的影响。落款为“天启辛酉二月写,原起”,钤白文印一方。刘原起(生卒年不详),初名祚,以字行,更字子正,为明代“吴门画派”画家。工诗,善画山水题材,师钱谷,颇肖其神,亦善花卉。明崇祯四年(1631)作《蕉石读书图》、《溪楼观瀑图》,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②明文征明山水扇面 此作品为文征明晚年山水风格,落“征明”二字行书款,钤“文征明印”白文印。画面远景以淡墨涂写山石坡岸,中景以留白表现江河湖水的存在,近景以疏笔法精心刻画了树木、草丛及舟船人物,笔墨酣畅、意境悠远,属粗文风格一路。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号衡山居士,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均很擅长。其文受业于吴宽,书学于李应祯,画学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为“吴门画派”领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展品介绍: 明李士达人物扇页 明陈继儒书法册页 清蒋廷锡书画册页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46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7件套(二级7套,三级10套)。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200—4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3、《吉祥物语—福寿文化展》 展览内容介绍 本展览内容集中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祈寿和祈福的文化特质,以相关的古代文物艺术品及图片介绍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艺术,通过展示纹饰艺术所表达的历史传说、文化传统、民间习俗、礼节风尚等内容,向观众展现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福寿文化艺术。 重点展品: ① 清玉龙凤纹梳 青白玉质,洁净无瑕,温润,抛光明亮。集圆雕、镂雕、阴刻等多种技法于器身,梳的一端雕向上昂起的龙头,另一端琢低垂的凤首。龙头的体积远大于凤首,从而使此梳有了明显的首尾之分,即龙首凤尾。器虽小,但料优工精,堪称佳作。 ②黄杨木雕竹鸟纹笔筒 笔筒以黄杨木仿竹节而制,底有四足。笔筒雕工精湛,竹节雕刻极为精细,瘤节刻画逼真,笔筒一侧的两只细竹,枝干挺拔,竹叶舒展,仿若随风而动。竹枝上的两只小鸟更是形象生动,一上一下互相互换。笔筒整个图案均以高浮雕、镂雕手法制成,刀法流畅,打磨圆润,是难得的珍品。 其它展品: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百寿纹瓶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云鹤团寿纹盘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花卉蝙蝠纹碗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80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64件套(二级2套,三级62套)。 展厅要求: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500—1000平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放到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4、《北京艺术博物馆明清佛像艺术精品展》 展览内容介绍 佛教艺术从印度传入我国后的两千余年里,经过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改造,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本次展览分为汉、藏两部分,展现馆藏明清时期佛像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汉传佛像,整体虽呈衰退之势,但仍能给人雍容华贵、端庄慈祥的艺术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社会与佛教发展的水平和面貌。明清时期是藏传佛像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外来艺术与西藏本土艺术相融合;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是当时佛像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重点展品: ① 明永乐款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 这件明永乐时期的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是我们馆唯一一件明代宫廷造像。此像头戴花冠,顶束发髻,余发垂于两肩,面庞圆润,额间饰有圆形白毫,双目微睁,双耳饰圆形大耳珰垂肩,双耳际处有如扇形般翻卷的宝缯,胸前饰璎珞。全像结跏趺端坐在双层莲花座上,主二臂在胸前双手合十,余二臂一手于左肩持莲花,另一手于右肩持念珠。下身着裙,裙摆自然的散落在双层莲座之上。在莲花座的正上方从左至右阴刻有“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识。整尊造像端庄大方,工艺精美,体现了明代宫廷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 ② 明铜镀金持国天王像 馆藏持国天王像,为典型的汉传佛教造像,体量硕大,高110厘米,头戴大花冠,顶束高发髻,面形圆润饱满,面部雕刻极为写实:鼻梁挺阔,双目微睁,面部肌肉圆鼓,下颌及两腮有浓密的胡须。体态丰腴,身着好似我国古代武士的铠甲,周身以似鱼鳞状的铠甲片覆盖,层次分明,极富立体感,胸前有绳系护胸护板,腹部铠甲处饰有一兽面,两肩处有兽面护肩,双肘及脚踝配有兽面护套。铠甲外披大帔帛,帔帛在脑后呈环形自双肩而下,在胯部打结后垂搭于双腿外侧,显示了天王不同于平凡武士特有的宗教神性。天王足蹬云头纹高靴,站立在象征着他所护持的那一方须弥山的山形台座上。双手在胸前持琵琶(已失)。做工精美,雕刻精细,堪称明代汉传佛教造像艺术精品。 展品介绍 清铜栴檀佛像 明铜圣观音菩萨像 清铜镀金宗喀巴大师像 明铜镀金金刚亥母像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67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67件套(均为三级)。 展厅要求: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光照度≤50Lux 展厅面积:300—400平方米 安全要求:展厅有防火、防盗技防系统和人防措施 5、《红红火火中国梦----中国木版年画展》(非文物类展览) 展览内容介绍 木版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年画的风格因地域的不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貌。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及社会变革,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被机器胶印所取代,出现濒危局面。该展览通过来自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湖南隆回县滩头六个有代表性产地的木版年画作品的展示,让观众了解其艺术特点以及制作方式,激发对中国传统和民俗文化艺术的热爱。 重点展品: ①百子图 旧时民谚曰:“多子多福。”因此,民间用百子图以祝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图中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在一组庭院内,或曲水围廊,或亭台楼阁,熙熙攘攘,尽情玩乐,耍龙灯、放风筝、坐飞梯、斗蟋蟀、下棋读书、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画面局部紧凑,安排合理,人物表情生动,动作自然,画面上方书写“百子图”标题,周围以“福”字和“寿”字组成边框装饰,进一步强调了“百子”、“百福”、“百寿”这一主题。 ②借云 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一段中,曹操假父仇围攻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派人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救,孔融越刘备一同前往解围。刘备因自己兵少将寡,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向北平太守公孙瓒处借得赵云和三千士卒。刘备、赵云两人,平日里早已互相仰慕,途中谈论当代英雄,各自道出心事,并合力解除徐州之围。杨家谱木板年画《借云》将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刘备、北平公孙瓒、赵云、张飞)呈现在画中,令人想象无限。 其它展品: 空城计 连年有鱼 门神秦琼·尉迟恭 一团和气 展厅要求: 展品数量:85件(73套) 展厅面积:500平米左右 展场要求:光线均匀、可悬挂展品 6、《守望红旗渠,辉煌中国梦》(非文物类展览) 展览内容介绍 该展览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红旗渠的历史场景,让观众去感受红旗渠的精神。而今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展品图片: 航拍总干渠 千军万马上太行 悬崖打炮 凌空除险 任羊城除险 展览场地要求 展品数量:图片130余幅 展厅面积:500平米左右 展场要求:光线均匀、可悬挂展品 展览联系人:徐衍伟 联系电话:010—684642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