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早期症状隐蔽,但并非无迹可寻。如果能早期识别身体发出的 " 警报 ",及时就医检查,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大幅提升。 以下是需要警惕的几大症状: part 1 排便习惯的持续改变 肠道是身体的 " 信号站 ",排便习惯突然且持续的变化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信号: 腹泻与便秘交替:无明显诱因的腹泻或便秘持续超过 2 周,或两种症状交替出现。 排便次数异常: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增多(如每日 3 次以上)或减少(如 3 天以上不排便)。 排便不尽感:总感觉肠道未排空,或排便后仍有便意。 part 2 便血或黑便 便血是结直肠癌的典型症状之一,但常被误认为是痔疮而延误诊治: 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血液可能混在粪便中,或附着在表面。 黑便(柏油样便):若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出血后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粪便可能呈黑色并伴有腥臭味。 黏液血便:粪便中夹杂黏液或脓液,可能提示肿瘤合并感染或破溃。 重要提示:痔疮出血多为便后滴血或手纸带血,而结直肠癌的便血常与粪便混合,且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体重下降)。 part 3 腹痛、腹胀 当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或引发炎症时,可能出现: 持续性隐痛或绞痛:多位于下腹部,进食后可能加重。 腹胀、肠鸣音亢进:因肠道部分梗阻,气体和内容物通过受阻,可能听到 " 咕噜 " 声。 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摸到腹部硬块,按压时可能有痛感。 part 4 消瘦、乏力、贫血 结直肠癌是消耗性疾病,若出现以下全身症状需警惕: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6 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 5%,且无刻意节食或运动。 贫血相关症状: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可能与长期慢性失血有关。 食欲减退:肿瘤释放的毒素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导致厌食、恶心。 part 5 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 以下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筛查(如肠镜): 年龄 ≥45 岁(近年来年轻患者比例上升,30 岁以上出现症状也应重视);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遗传性息肉病(如林奇综合征); 长期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肥胖、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者。 part 6 早筛早诊,能救命! 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 " 金标准 ",它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并取活检,还能切除癌前病变(如息肉)。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 5-10 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普通人群 45 岁后开始筛查。 part 7 预防结直肠癌,从生活细节做起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明确的致癌危险因素; 规律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风险; 控制体重:肥胖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 结直肠癌并非 " 绝症 ",早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超过 90%。当身体出现上述症状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因 " 难为情 " 或 " 怕麻烦 " 而拖延。作为医生,我们最欣慰的,永远是您对健康的重视和行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