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珏)运动会引发人体神奇的“化学反应”,有助提升保护女性生育力。昨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为传播科学生殖知识,提供生育友好支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办了生殖健康关爱义诊活动,为育龄女性传授交好“孕”的健身技巧。 昨天,该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女科、男科、营养代谢、超声等知名专家组成了义诊团队,针对生育力保护、不孕不育、营养和体重、复发性流产、辅助生殖技术等问题,进行答疑、指导和诊疗,还提供了人体成分分析服务。 今年1月,江苏省卫健委、爱卫办、教育厅等15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江苏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到,要加强育龄妇女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做好妇女围孕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管理孕产期营养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产后减少体重滞留,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 “为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我们特别把体重管理和运动主题,引入今天的女性关爱活动中。”江苏省临床免疫研究所生殖免疫研究中心主任、苏大附二院妇产科执行主任及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张弘介绍,此次活动还创新性地邀请了专业健身教练,与医护人员一起,多维度指导市民体验生殖“好孕”健身操,共探运动与生殖的奥秘。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有助于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改善月经周期和排卵规律性;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也增强,从而提高卵巢功能。 张弘提到,肥胖会引发女性排卵障碍,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运动可以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代谢综合征对生殖系统的损害。还能减少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保护卵子等生殖细胞健康。”此外,若长期处在心理压力下,会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导致性激素分泌紊乱。对此,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降低皮质醇等压力激素,支持生殖功能。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循序渐进,避免在备孕期突然增加运动量。若过高强度训练,可带来一定风险。”张弘表示,例如长期高强度运动的职业运动员,因能量消耗过大,甾体激素分泌减少,可能导致“运动性闭经”,影响骨密度和生育能力。 那么,女性备孕期间推荐哪些运动?张弘介绍,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结合力量训练效果最佳;瑜伽和普拉提可缓解压力,改善盆底肌功能。她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为宜。 运动前、后的饮食策略也很重要。专家给出建议:运动前1-2小时,可摄入低GI碳水(燕麦、全麦面包)+ 少量蛋白质(希腊酸奶),提供持续能量。运动后30分钟内,可快速摄入碳水(香蕉)+ 优质蛋白(鸡蛋、乳清蛋白),促进肌肉修复。运动期间勿忘补水,每15分钟饮水100-200ml,避免脱水影响血液循环。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