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节育环是近半数夫妇首选的节育方式,它在1982年随着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进入国人的视野,从此生育不是女性个体的事情,而是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1980~1990年,每年平均约有1000万女性身体中被放入了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又名节育环)。WHO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妇女使用的宫内节育器占全世界2/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综合避孕率一直稳定在85%-90%之间,但其中绝大多数的避孕责任仍然由女性承担。 女性拥有药物避孕、子宫环、皮下埋植等各种避孕措施,但反观男性避孕技术,我们却一直停留在避孕套和输精管结扎术上,这一现象在当下中国尤其明显。 节育环最多只能在体内放置二十年,被遗忘在体内的节育环总会以疼痛、流血的方式提醒着那些女性它们的存在。而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些被上环的女性陆续进入绝经期,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忘了,她们体内还有一个金属环需要取出。 当“男女平等”的讨论突破社会分工,来到“避孕平等”的范畴,目前明显失衡的两性天平,不知各自目前具体的现状又是怎样呢? 一、中国避孕水平 中国避孕水平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其实并不落后。从《柳叶刀》数据看,我国避孕现状几乎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2019年,中国的避孕普及率(CPR)和现代避孕方法普及率(mCPR)达79.2%和78.4%,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1.9%、47.7%),甚至超过部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同期中国仅2.9%的避孕需求未得到满足,远低于全球8.3%的平均水平。 同期增长的还有我国育龄妇女的不孕率,从1997年的3.5%提高至2019年的16.4%。2023年可能增至18.2%。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女性不孕率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出生人口数量的降低。 二、国内女性节育现状 大约30年前,也就是1990年左右,节育环在我国普遍出现,这和当时人口数量激增,但资源相对有限,国家需要控制人口,进而应运而生的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有数据显示,在这30年时间里,我国上环的育龄女性人数达到2.86亿,这个数据放至全球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在那时可以占到全世界数据的三分之二。 并且在那时候,科技十分有限,人们想要进行避孕的手段也同样有限,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为了响应政策政策,节育环已经是一个上上策了。 物如其名,节育环就是用来避孕的。很有趣的是,大多数的节育环仅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金属、塑料或硅胶的圆环,小小一个环却作用非凡,竟可以阻止新生命的产生。而不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环之所以有这么神奇的作用,正是因为他是被放置在新生命的温床—子宫之内的。 节育环进化历程 现如今国内女性人工流产占节育手术大部分比例,为61%;女性放置节育环占手术总比17.38%,取出节育环占手术总比18.92%。 在中国,人工流产虽然是安全性较高的妇科门诊手术,但其危害性被严重低估,约有10%-15%妇女会因人工流产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终生不孕。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显示,1980年至2018年的38年间,全国共实施放置节育环手术3.46亿次,而取出节育环手术仅1.06亿次,“上环”与“取环”数量严重不平衡。另据统计,中国女性平均带环时间达到20.96年,超出大多数节育器的有效期限。由此可见,超期带环已经成为我国妇女突出的健康问题。 女性在绝经以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及子宫腔的体积明显缩小,子宫颈内口也缩小变紧,宫颈坚硬。而节育环的大小不变,与子宫内壁产生摩擦,可能引起出血、腹痛等病状,严重时会发生嵌顿(环长到肉中),一旦发生嵌顿,取出就变得困难,并且可能出现大出血等危险状况。还可能出现异位,导致环穿透子宫壁进入腹腔,造成其他脏器的损伤。另外,绝经女性生殖道免疫力下降,节育环长期置于子宫内,引起感染的机会增多,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内膜溃疡,严重者导致宫腔积脓,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上海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曾对多地近千例绝经后带环妇女进行调研,发现绝经不满两年者,取器顺利比例达96.1%,而绝经超过两年以上者,取出困难比例达43.9%。此外,妇女在疾病治疗或健康体检时,常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但妇女体内如有金属节育环,做核磁共振检查易造成金属移位,可能造成内脏和大血管的损伤。因此,上环女性在绝经后,不仅要取环,而且要及时取环,否则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不及时取环最为严重的一种情况便是损伤了子宫。若是女性对于节育环材质过敏,或是在长期放置后,节育环超出了使用的期限发生了老化或是腐蚀,便会子宫内部炎症频发,严重影响子宫健康。 并且长期之下,节育环还有可能会逐渐侵入子宫的肌层或浆膜层,甚至穿破子宫进入腹腔,造成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取出节育环最好的时机是绝经之前,因为绝经会导致宫颈的弹性下降,不仅难以取出,而且徒增痛苦。若是已经绝经,则最好在6个月之内取出。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温和无害的避孕手段,节育环作为资源匮乏时期不得已的选择,也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了。 三、男性节育本位的缺失 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但避孕往往靠女性一个人在使劲儿。这是中国近50年来的主流避孕态度。根据《柳叶刀》(The Lancet)2022年7月发布的最新“全球避孕报告”,这也是全球多数国家的普遍现象。 国内女性结扎率在长达五十年的发展中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在避孕方面付出的远比男性多。 具体落到节育手术来看女性状况也不容乐观,传统节育手术分为:放置节育器、取出节育器、输卵管结扎、人工流产与输精管结扎。而独属于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在女性庞大的避孕手术面前已被淹没,为0。 然而男性结扎术相对于女性更为简捷可靠,男性输精管在浅表层无需开刀,所以造成的损伤也比较小。女性的输卵管比较深,需要经过腹腔开刀才可以做到输卵管结扎,并且相对于男性的手术较为复杂一些,对于女性身体造成的损伤也比较大。其次男性结扎手术大概2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并且术后不用卧床休息,第2天就可以正常上班工作。但是女性结扎术需要通过麻醉开刀缝合,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术后恢复期比较长,需要等到伤口完全痊愈才可以恢复正常,大概需要1个月的时间。并且对于男性身体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明明男性结扎的手术安全度、避孕效果都比女性结扎更好,但能接受结扎的男性比例仍然式微。 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男人潜意识里把结扎术当成是“去势术”。 我们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节育环已然不是一个避孕的好选择。我们有很多的避孕措施可以采取,必要时男性结扎也是最优选。 在节育手术中,女性所面对的风险高于男性,且对身体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危害。希望每一位女性在手术之前都可以思考到后果再行动,希望每一位男性在看见这份触目惊心的数据后都愿意去提醒女性并承担起自己避孕的一环。 参考资料: [1]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08-2021)》. [2] Measuring contraceptive method mix, prevalence, and demand satisfied by age and marital statu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7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The Lancet.2022-07 [3] 赵皖西.男女避孕平等,下个世纪都解决不了的难题,新周刊[J].2020(1).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