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槽值小妹 槽值 “对于女性来说,到底怎样的胸型是最好的?” 如果在前些年,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聚拢、丰满,起码符合传统意义上人们对于女性审美的描述。 但如今,你很可能会听到这样的答案: “只要健康,半球型、鸟嘴型、下垂型、圆盘型、水滴型以及平胸型……各种胸型都自有其美感”,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 而曾经被流行趋势裹挟,将胸部禁锢在聚拢型内衣里的女孩们,想法也在不断改变。 提起“聚拢型内衣”“钢圈内衣”,在如今刚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们眼中,或许已是“传说中的非主流款式”。 然而在80后、90后女生们的记忆中,聚拢型内衣几乎统领着二十一世纪初的审美风潮。 过去,关于胸部的审美,人们总是习惯性认为:越能凸显“事业线”的内衣,越是好内衣。 曾经品牌对于钢圈内衣的吹捧,更是从美化体态捧到改善胸型,几乎是洗脑式的存在:纠正副乳、防下垂、改善外扩、纠正体态…… 聚拢式内衣总是比想象中“万能”,默默向人们传递着“聚拢即正义”的审美意识。 但如今,在许多人并未注意到的地方,中国女孩们,正在抛弃聚拢型内衣。 红极一时的聚拢型内衣, 怎么没人穿了? 不少80、90后的青春期,都感受过被“聚拢型内衣”支配的恐惧。 许多人关于发育期的尴尬与对身材的焦虑,从第一次走进内衣店就开始了。 每当踏进试衣间,都要经历店员推销时特有的品头论足:“你胸外扩了,不好看。” “年纪轻轻一定要穿聚拢的内衣,不然长大了胸只会越来越走形”…… 各种兼具“恐吓”和“包装”性质的话术,不断冲击着她们对于身材的认知。 胸部,在不知不觉之间,俨然已经成为了她们的头号焦虑对象。 店员往往缺乏个性化服务,导致许多女性买不到合适的内衣 而当身材标准不断被刷新,中国女孩的审美自信也被推向两难的临界点。 不断有女孩在困惑中提出问题: “如何既要维持90斤或以下的体重,又要保证胸部的柔美线条魅力?” 彼时,“事业线”和“有沟必火”等刻板洗脑的内衣选购观念,从广告标语到店员阿姨的碎碎念,无孔不入。 网友分享购买内衣的真实经历/图源微博 聚拢型内衣乘势而起,被赋予了很多“神话”一般的作用。 青春期的少女,夹杂在导购员的半分“恐吓”与买内衣的羞涩之间。 再加上对初发育身材的不自信,常常只好后置个人穿着内衣的感受,老老实实买单。 许多女性在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代价之后,才能对不合理的内衣说不 对于聚拢内衣真实效果如何等问题,许多人却没有具体概念。 据记载,文胸最早诞生于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贵族社会,距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 16世纪至19世纪初期,开始流行紧身胸衣(即束身衣)。 在《飘》《傲慢与偏见》等电影中,女主角们细腰、丰胸的“沙漏型身材”形象十分流行。 斯嘉丽请仆人为她束腰 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到1930年代,钢圈胸罩开始出现,并在宣传中声称: 能更好地巩固女性胸型,防止胸部下垂。 很长一段时间内,钢圈内衣都是国内内衣市场的人气选手。 在2016年一项调查中,“有钢圈”和“聚拢型”成为中国女性中最受欢迎的内衣类型,分别占到54%与52%。 高人气的背后,一个残忍的真相被忽略:所谓的审美标准,时常凌驾于女性的切身感受之上。 所谓的聚拢型内衣,一般靠两种手段实现“聚拢”。 一种是钢圈型文胸,即通过窄钢圈承托,实现视觉和感觉上的“胸型聚拢固定”。 另一种则是采用厚模杯、即下厚上薄的海绵垫,达到把胸往上拖挤、或“填充”出事业线的目的。 某内衣广告宣传画面 换句话说,聚拢型内衣所谓的塑形和美形效果,往往要通过牺牲舒适性换来。 穿在身上根本不舒服,质感硬、材质扎,都是时常出现的问题。 穿着时间久了,甚至会因为尺码不合适,在皮肤上勒出红印…… 为迎合着当时主流观念中的“美胸”标准,女孩们也就这样忍过去了。 聚拢型内衣背后的问题,不仅仅是“舒适感”。 事实上,它们并不能纠正副乳,更无法防止下垂,也不能纠正胸型。 拿钢圈型内衣来说,当钢圈无法匹配胸廓时,过松则容易支撑不足,过紧反而容易挤压出副乳。 钢圈跑出、生锈、导致过敏等问题也不可避免 不止钢圈型内衣,因为柔软、被认为“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的海绵型内衣,也并不那么可靠。 内衣中的厚垫会增加胸部到钢圈的距离,影响贴合度,进一步导致内衣跑位,影响胸部健康。 一些聚拢型内衣海绵过厚,不透气;其中的成分TDI还可能降解出致癌物质通过皮肤被吸收,诱发疾病。 图源:《人工奇迹:胸罩秘史 》 商家们打着“聚拢内衣”的旗号,兜售着“完美身材”的幻梦,“筑梦”的代价最终由女孩来承受。 “塑形内衣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产生定型作用。但这都是暂时性的,脱掉后就会恢复原样。” 如果内衣穿着不当而引起不适,反而有可能导致腋部淋巴回流受阻,增加乳腺疾病患病几率。 为了所谓的“性感美”“丰满美”,这值得吗? 女孩们以实际的变化和行动给出了答案。 图源:实况新闻 如果说聚拢型内衣爆火的背后,内衣厂商们抓住的,是女性对身体的羞耻感,以及“聚拢式”的胸部焦虑。 那聚拢形内衣走向被抛弃的结局,也与中国女孩们直面焦虑、直视自我感受的改变脱不开关系。 藏起胸部的中国女孩 中国女孩们和内衣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审美潮流的变迁,不仅反映人们对于女性胸部的态度,也影响着女孩们对身体之美的定义。 图源:《人工奇迹:胸罩秘史 》 近些年来,人们对胸部的评判依然夹杂着流行主观的“标准”。 无论何种身材的女生,都逃脱不开其魔咒—— 胸小的女孩会被嘲为“飞机场”“发育不良”,“你应该穿钢圈内衣显身材”; 胸大的女生被认为“虎背熊腰”“穿衣服很土”,“你应该穿束胸内衣,不然多尴尬”; 水滴胸、漫画胸、球形胸,不断造出的新词始终裹挟着流行趋势,挤压女性的内衣选择空间。 七嘴八舌的大众审美,诱发出潜藏心底的羞耻感,和对于胸部难以言说的焦虑和困惑。 谁能想到,进入21世纪了,中国女孩的内衣问题,竟然仍是尴尬且令人“难为情”的存在。 不敢选内衣、在意副乳/图源微博 尤其是青春期的女生,几乎无可避免地经历过“发育羞耻”,女孩们连选择一款心仪的内衣,也难以诉之于口。 除了“心理防线”,内衣厂商和款式种类的限制,也在限制女孩们的选择。 拿大胸女孩来说,日常生活中,想要找到合适、舒服的内衣,难上加难。 受基因、饮食结构甚至地理环境的影响,亚洲女孩普遍胸围较小。 大部分内衣品牌,综合设计成本等问题,会更加倾向于生产小罩杯的文胸,可选择的尺寸和款式并不多。 图源:《今生是第一次》 那么问题来了,小罩杯女孩就没有类似的困扰了吗?当然不是。 曾有记者到某商场内衣店调查测量,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内衣标注的尺码都比实际尺码要大。 “小罩杯内衣不好卖”,营业人员如此解释,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上并没有对内衣尺码的统一规范要求,很多企业甚至停产A罩杯内衣。 《中国女性内衣白皮书》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女性目前存在的困扰原因: 由于性教育和内衣教育的缺失,在没有选购内衣的专业引导下,女性无法根据自身胸部特点挑选适合自己的内衣。 疼、压、胀、挤…… 穿着不合适的内衣,强忍着“克服”背部疼痛、呼吸困难、影响消化的“副作用”。 太多太多女孩在无奈中走过这样的弯路。 图源:微博 直到近年来女性自我意识崛起,被忽视的内衣“隐患”,才渐渐浮出了水面。 女孩不再愿意被“忽悠”,藏起来的胸部需要更合理的“解放”。 抛弃聚拢型内衣的女孩们, 后来怎么样了 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内衣市场规模为2115亿元。 舒适度(77.1%)和质量(70.0%),成为了现阶段女性消费者在选购文胸时最先考量的因素。 女孩们意识到“愉悦自我”的重要性。 选择适合的内衣、把自我感受放在第一位。 这也使得内衣市场的品类,根据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做出改变。 以穿着舒适、维持体态健康为主打卖点的内衣款式越来越多:无痕内衣、大码内衣、运动内衣、无尺码内衣…… 2022年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8.4%消费者偏好无钢圈内衣,69.8%消费者偏好纯棉材质的内衣,钢圈内衣、涤纶或氨纶材质的内衣受众群体较小。 从新式品牌理念到产品质量,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女性的感受。 也更愿意与女孩们“站在一起”,为她们提供更足够的勇气去直面自己的身体,摘去身体羞耻的标签。 大胸也能有优雅知性的美,驾驭“纯欲风”也不是问题,不再需要自卑和遮遮掩掩; 平胸也可以是“辣妹”,美不应该有标准化,自信、自在便是最好的风格。 图源:《今生是第一次》 从社会到个体,女性一直在自我意识与身体之间反复思索、来回考量。 女性内衣的变迁,也是女性们自我意识的变化的重要象征。 当然,到如今,假如打开社交平台搜索,你可能会发现女孩们的焦虑仍然在。 如何根据胸型、大小、适合杯型、面料,以及最基本的如何正确穿戴指导,并结合自身切实体验来选购最适合自己的内衣…… 在未来,或许仍是中国女孩们不可缺少的一课。 但至少,越来越多的女孩们已经明白,刻板的聚拢式“性感”,不再是女性的唯一追求。 图源:微博 一个女孩的才华、能力、性格、思想,并不会因为罩杯是A或者D,而有什么不同。 在保证身体健康为前提下,你的胸、手腕、腰、背、锁骨…… 都并没有必须要遵循的所谓“标准”,更没有“非如此不可”的绝对定义。 或许绕来绕去,我们对美的认知应该回到从小听到耳朵起茧的那句广告词上: 其实你本来就很美。 原标题:《中国女孩正在抛弃聚拢内衣》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