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需扮演多重角色,但往往在“忍耐”中忽略自身健康。许多人认为这些问题只是暂时的,忍一忍就会过去。但实际上,对于某些病痛,及时医治才是关键所在。 以下6种情况过度隐忍,可能埋下深远的健康隐患。 1.月经紊乱 月经周期时长时短、频繁更换卫生巾等症状,均可能是月经紊乱(即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主任医师田秦杰指出,判断月经是否正常需关注4个指标:周期频率、周期规律性、经期长度以及月经量。 造成月经紊乱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但大多数女性的月经紊乱多为排卵功能障碍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月经周期和出血量都存在差异,关键在于保持规律。若首次出现异常,可自行观察;但若超过两次,则应及时就医,通常需检查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以及妇科超声等。 2.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现代医学已经提供了多种治疗或缓解方法。 原发性痛经,即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据了临床痛经病例的90%,通常在初潮后1~2年即可出现。而继发性痛经则往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器质性疾病相关,只有解除病因,痛经才能得到彻底缓解。 建议未曾就诊过的患者,应先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若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并定期复查。 对于原发性痛经,可通过舒缓运动、及时使用止痛药以及短效避孕药(需医生指导)等方式进行缓解。 3.乳腺问题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城市中,约50%~70%的女性患有乳腺增生,且多发于25~45岁年龄段。压力、焦虑以及生气等不良情绪状态会抑制卵巢排卵功能,导致孕酮减少,雌激素相对增高,从而影响乳房健康。 因此,当遇到坏情绪时,切勿憋着,可通过运动、深呼吸、向朋友倾诉以及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缓解。 此外,女性最好在每次月经后的10~14天进行一次乳房自检。此时腺体回缩,乳房处于最小最软状态,而肿瘤一般不会回缩,因此更容易被发现。 自检时,应站在镜子前观察乳房有无凹陷、橘皮样改变以及红肿发热部位;用手指肚放在乳房上,由内向外以画圈方式滑动触摸,检查有无肿块、硬结;同时压迫乳晕,看是否有液体排出。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或表面的一种囊性结构,通常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常见的生理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均属于正常月经周期内产生的生理性结构,大多不会造成疼痛,且可在2~3个月内自行消失。 然而,《生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卵巢囊肿的存在本身就可影响卵巢的储备功能,无论其大小如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关注卵巢囊肿的恶变、扭转、破裂风险外,还需重视其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婷建议,对于绝经前新近发现的无症状小囊肿,且超声、血液指标未提示恶性风险者,可选择观察或药物治疗;若囊肿持续存在(大于5厘米)、继续增大或生长迅速,或出现实性部分、血流信号丰富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而绝经后女性作为卵巢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若发现卵巢囊肿,即使无任何症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5.产后抑郁 研究表明,约有60%-80%的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20%会发展成临床抑郁症。 产后抑郁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失眠以及食欲改变等,通常在产后数周内出现,并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产妇还可能出现自责、无助等负面情绪,以及对婴儿的过度担忧或疏远等行为。 对待产后抑郁,需要产妇和亲友的共同努力:产妇应积极参与孕期保健活动,包括产前检查、营养指导等,以减轻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同时保持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若产后出现严重抑郁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而亲友则应给予产妇足够的鼓励和肯定,让她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6.不健康的亲密关系 内心曾遭受重创、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过度自卑等,都可能导致女性陷入不健康的亲密关系。 美国执业心理治疗师莎朗·马丁介绍了几种不正常的婚恋关系类型:身体虐待型,即对伴侣实施推、打、踢等任何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行为;精神虐待型,除了威胁、恐吓外,还包括大声吼叫、责备以及使用贬义称呼等;不诚实型,如撒谎成性、说话前后矛盾等;控制型,则表现为必须掌握伴侣行踪、金钱去向以及手机密码等私人信息;逃避型,则拒绝交流、不愿解决问题。 面对这些不健康的亲密关系,女性应勇敢说“不”,并尽早远离。 原标题:《小心忍出妇科病!妇科医生警告:这6件事女人千万别忍!》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