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进入更年期,出现心慌多汗、失眠焦虑,紧接着伴随骨量的丢失,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陶敏芳教授提醒,四五十岁这一阶段的女性健康问题被忽视,应该引起关注。 早更的症状 44岁的李女士是某公司市场营销部项目经理,一年前就已经绝经,近来觉得浑身疼痛而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其骨密度已经为-2.2,提示骨量丢失严重,存在骨质疏松倾向,详细询问家族史,其母亲、姨母均有类似情况。 陶敏芳教授说,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年龄向老年转换的时期,专业上又称围绝经期,年龄在40-55岁之间,在这个时期内卵巢功能逐步衰退直到功能丧失,目前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在50岁左右,属自然现象。40岁以前绝经被视为病理状态,临床称之为“卵巢早衰”。 对于卵巢早衰的患者大部分会及时就诊并按要求予以治疗。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许多更年期妇女也会寻求医生帮助,改善症状、预防和延缓衰老的发生。但是在我们临床中发现介于40-50岁绝经的妇女,尤其是40-45岁的女性绝经后往往不太及时就诊,上述两位妇女都属于这种情况。 目前这种提前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尤其是40-45岁绝经的女性不在少数,对她们来说因为“早更”的出现,衰老则同时提前发生,危害会更大,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早更的妇女会有正常绝经引起的各种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失眠、烦躁、易怒、易激动、忧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全身倦怠疲乏感、关节疼痛、皮肤搔痒、皮肤异常感觉等。其中潮热的发生率超过75%,并持续超过1年以上甚至更长。程度重者每天可反复发作1~10次,每次持续1~15分钟不等,严重影响着生活和工作。 补充雌激素有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早更的妇女会比正常绝经的妇女提早出现各种衰老相关的健康问题,包括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与各种代谢综合症等。当出现泌尿生殖道萎缩,患者可表现为阴道干涩、疼痛、性交疼痛和困难,排尿困难、反复发作的阴道炎和尿路感染等直接影响性生活的和谐。 陶敏芳教授指出,和正常更年期一样,早更的女性也是因为雌激素降低所引起,因此补充雌激素治疗是最好的选择。雌激素的治疗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的考验,目前已经确立了绝经后使用激素治疗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和预防慢性衰退性疾病,包括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是一种健康生活策略,如同饮食、运动等。由于雌激素是一种处方药,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大家担心的风险包括: 一、深静脉血栓风险,这主要与启用的时间有关,在绝经十年内,年龄60岁以内应用风险很低,且该疾病在亚洲人群中发生率很低。 二、脑卒中风险:这也与启用的时间有关。绝经越早使用,血管病变越轻,风险越低。脑卒中风险的增加在于使用之前,这些妇女的血管已存在病变基础。 三、乳腺癌风险:研究已近证实乳腺癌是雌激素治疗的禁忌症。因为雌激素可以促发有潜在癌变的乳腺组织病情发展。对正常乳腺细胞或良性乳腺疾病,雌激素并不会使正常的乳腺组织发生癌变。 鉴于“早更”的妇女危害增大,需要引起关注,提前干预,建议如下: 一、尽早应用激素治疗,早期使用,利大于弊。 二、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做相关的检查以进行利弊评估,使获益超过风险。 三、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差异应用最低的有效生理剂量,选用不同的药物种类及使用途径,选择个性化的激素治疗方案。 四、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不仅可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丢失及骨折,还可对心血管及脑起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 五、绝经后连续应用5年是安全的,用药期间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对个体的危险因素和受益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个体需要决定疗程的长短。 陶敏芳教授强调,通过规律的随访来决定用药时间的长短,早期干预可以使“早更”的妇女健康快活地度过更年期,保持着高水准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