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网

当前位置: 女性网 > 美容 > 文章页

反复腹部疼痛的陈阿姨患上了身体“心病”?

时间:2025-04-25 07:2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2 次
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

原创 汤晓华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案例

45岁的陈阿姨,近几个月总感觉腹部疼痛,吃饭不香,还经常失眠。一开始,她以为是肠胃出了问题,跑了好几家医院,做了胃镜、肠镜、腹部CT等一系列检查 ,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可身体的不适却如影随形,让陈阿姨日渐憔悴,情绪也变得十分低落。后来,在家人的建议下,她去看了心理科,经过详细的评估和诊断,才知道自己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很多人可能和陈阿姨一样,对这种疾病感到陌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躯体形式障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躯体形式障碍是什么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简单来说,患者会反复出现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疼痛、疲劳、肠胃问题等,但经过全面的医学检查,却找不到任何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即便医生再三解释,患者仍然坚信自己身体有病,从而反复就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医疗资源。

常见类型与症状表现

躯体化障碍: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的症状丰富多样,可涉及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胃肠道不适较为常见,如胃痛、胃胀、恶心、呕吐、腹泻等;呼吸循环系统方面,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皮肤症状则有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此外,还可能伴有性及月经方面的问题 。这些症状往往此起彼伏,时好时坏,呈慢性波动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症状与躯体化障碍相似,但相对较轻,持续时间也较短,一般不足 2 年 。患者的躯体不适主诉较少,对社会和家庭功能的损害程度也相对较小。

疑病障碍:患者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坚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 。哪怕医学检查结果呈阴性,医生也反复解释,但患者的疑虑仍无法消除。他们可能会对身体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如心跳、腹胀等,过度解读为疾病信号 。

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出现功能障碍 。患者会出现心悸、出汗、脸红、震颤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同时还伴有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紧束感等非特异性症状 。尽管这些症状让患者痛苦不堪,但检查却无法发现相应器官或系统存在器质性病变 。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患者会遭受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 。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因素往往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比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常见的疼痛部位有头痛、腰背痛、面部疼痛等,疼痛的性质、时间和部位常常变化无常,镇痛药物往往效果不佳。

三、发病原因

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中突发的重大事件,如亲人离世、婚姻破裂、失业等,可能成为躯体形式障碍的诱发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中,也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此外,患者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心理防御机制,将内心的冲突和压力转化为躯体症状,以此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增加个体患躯体形式障碍的风险。神经生理方面,患者的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 5 - 羟色胺、多巴胺等,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异常,从而引发躯体症状。

人格因素:某些人格特质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敏感、多疑、神经质、完美主义的人更容易患躯体形式障碍。这类人往往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过度关注,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的耐受性较差。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躯体形式障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医学检查结果以及心理评估等多方面因素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还会运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

需要注意的是,躯体形式障碍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时,虽然患者的症状缺乏器质性病变的证据,但不能完全排除同时患有躯体疾病的可能 。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鉴别时,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主要以躯体症状为主诉,而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则以情绪症状为核心表现。

五、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是常用药,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里的氟西汀、帕罗西汀,能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减轻躯体症状;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能快速缓解焦虑。不过,药物治疗得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还要留意副作用。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很有效,它帮患者认识到躯体症状和心理的联系,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比如,患者总担心自己得了重病,CBT就引导患者分析这种想法是否合理,减少对身体症状的过度关注。精神分析疗法深挖潜意识冲突,找出症状背后隐藏的心理矛盾;支持性心理治疗则是医生倾听患者心声,给予理解和支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活动,缓解症状;生物反馈疗法让患者学会控制自身生理反应,放松身心。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像散步、瑜伽,能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学会放松,比如深呼吸、冥想,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关键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还得医患配合、家人支持。要是你或身边人正被这病困扰,别犹豫,赶紧寻求专业帮助,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早日摆脱病痛,重获健康生活 。

团结 奉献 勤奋 创新

助力我中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原标题:《600号科普 | 反复腹部疼痛的陈阿姨患上了身体“心病”?》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7 16:04 最后登录:2025-04-27 16: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