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该数据详尽阐述了2016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情况。 -01- 2016年我国癌症发病情况 基本情况 新发病例:406.4万 世标发病率:186.46/10万 男性高于女性(207.03/10万 vs 168.14/10万) -02- 2016年我国癌症死亡情况 基本情况 总死亡人数:241.4万 世标死亡率:105.19/10万 男性高于女性(138.14/10万 vs 73.95/10万) -03- 2000—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 发病趋势 上升: 男性: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白血病、脑瘤、胰腺癌和膀胱癌 女性:甲状腺癌、宫颈癌、子宫癌、乳腺癌、脑瘤、肺癌、结直肠癌 下降: 男性和女性:食管癌、胃癌、肝癌 死亡趋势 上升: 男性: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白血病 女性:宫颈癌、甲状腺癌、乳腺癌 下降: 男性和女性: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 男性和女性部分癌症2000—2016年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A:男性发病率;B:女性发病率;C:男性死亡率;D:女性死亡率。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在过去的10余年里,恶性肿瘤生存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10年前相比,我国恶性肿瘤生存率总体提高约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存在差异,我国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瘤胃癌和食管癌等高发,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是以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但必须看到,中国预后较好的肿瘤,如乳腺癌(82.0%)、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的5年生存率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90.9%、98%和99.5%)到。出现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就诊早期病例少、早诊率低以及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 因此, 我国应在扩大相关肿瘤的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面、肿瘤临床诊治规范化和同质化推广应用两方面共同发力,降低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 下面,医世象整理了最常见十大癌症的早期症状。 一、肺癌 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导致肺癌诊断的延误。周围型肺癌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常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肺癌 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癌的肺外表现(如副肿瘤综合征)等。 1. 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 咳嗽,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5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咳嗽症状。 咯血,肺癌患者大约有 25%~40%会出现咯血症状,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大咯血少见。咯血是最具有提示性的肺癌症状。 呼吸困难,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诸多方面,原发肿瘤扩展引起肺泡面积减少、中央型肺癌阻塞或转移淋巴结压迫大气道、肺不张与阻塞性肺炎、肺内淋巴管播散、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肺炎等。 发热,肿瘤组织坏死可以引起发热,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也可引起发热。 喘鸣,如果肿瘤位于大气道,特别是位于主支气管时,常可引起局限性喘鸣症状。 2. 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 原发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结构如胸壁、膈肌、心包、膈神经、喉返神经、上腔静脉、食管,或转移性肿大淋巴结机械压迫上述结构,可以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胸腔积液,声音嘶哑,膈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心包积液,Pancoast 综合征等。 3. 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而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骨转移则通常出现较为剧烈而且不断进展的疼痛症状等。 4. 肺癌的肺外表现 除了肿瘤局部区域进展引起的症状和胸外转移引起症状以外,肺癌患者还可以出现瘤旁综合征。肺癌相关的瘤旁综合征可见于大约 10%~20%的肺癌患者,更常见于小细胞肺 癌。临床上常见的是异位内分泌、骨关节代谢异常,部分可以有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等。瘤旁综合征的发生不一定与肿瘤的病变程度正相关,有时可能会先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对于合并瘤旁综合征、可手术切除的肺癌来说,症状复发对肿瘤复发有重要提示作用。 胸部 CT 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结直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病人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血吸虫病等。 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相关疾病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 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普遍应用的金标准。 内镜医师在可视镜头下可以完整地检视整个结直肠的情况,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取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 三、胃癌 早期胃癌患者 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 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 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 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 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隐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 灶的症状等。 晚期胃癌患者 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 黄疸和恶病质。 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 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 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 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 ;女性患者 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 Krukenberg 瘤的可能; 胃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 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直肠前窝肿物; 脐部肿块等。 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的重要体征。 内镜筛查,内镜及内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四、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 岁的男性。 肝脏超声显像联合血清 AFP 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 1 次检查。 五、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多在癌症中期和晚期出现。 1. 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 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行乳管镜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 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又称库珀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若癌细胞阻塞了真皮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4. 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乳晕湿疹样癌即佩吉特病,表现为乳头皮 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甚至乳头回缩。 5. 腋窝淋巴结肿大 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 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 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适用于所有疑诊乳腺病变的人群。可同时进行乳腺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 乳腺超声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腋窝顶部至双乳下界,包括全乳及腋窝。 六、食管癌 食管癌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后梗噎感、异物感、烧灼感、停滞感或饱胀感等,伴或不伴有胸骨后疼痛、反酸、胃灼热、嗳气,起初为进普通饮食困难,随后逐渐恶化为仅可进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可伴或不伴有进食后随即出现食糜或黏液反流、咳黄脓痰、发热、胸闷、喘憋、呕吐、呕血、黑便、胸背部疼痛、声音嘶哑或饮水呛咳等。 由于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风险升高,累积数月后可能消瘦、乏力、倦怠、体力减弱等。 早期食管癌通常无明显特异性体征; 中晚期阶段可能出现颈部或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提示淋巴结转移可能; 黄疸、触诊肝肿大或肝区压痛等,提示肝转移可能; 胸廓呼吸运动受限,呼吸浅快,肋间隙 丰满,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等,提示恶性胸水可能; 腹壁紧张度增加、腹式呼吸运动减弱、叩诊移动性浊音等,提示恶性腹水、腹膜转移可能; 近期体重明显减轻、皮褶厚度变薄、舟状腹等,提示营养不良或恶液质。 年龄≥40 岁,来自食管肿瘤高发地区,或有食管肿瘤家族史、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喜食高温及腌制食物、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等)为高危人群,推荐行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法筛查。 七、甲状腺癌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约占 5%~10%。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甲状腺良性结节或恶性肿瘤体积增大均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 恶性肿瘤局部侵犯周围器官结构,还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可表现为侧颈部肿块。MTC 肿瘤细胞分泌降钙素和 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压迫或侵犯交感神经可引起霍纳综合征。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用于甲状腺结节检查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能清晰地显示结节的边界、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等信息,是甲状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推荐所有临床触诊或机会性筛查等方式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均进行高分辨率颈部超声检查。 八、宫颈癌 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即宫颈发生癌变的过程中,HPV 感染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妇女一生中,感染高危型 HPV 的概率达 70%以上,但只有不到 10%的妇女发展成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主要原因是 80%的妇女的 HPV 感染为一过性。 除持续性高危型 HPV 感染的作用外,还需要其他内源性和外源性因子的共同参与和作用,才能造成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出现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 晚期宫颈癌还可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可合并有水样甚至米汤样白带,另外可能出现由于肿瘤侵犯其他器官所导致的相应症状,如侵犯膀胱可出现血尿,侵犯直肠可出现血便,肿瘤侵透膀胱、直肠可出现瘘,侵犯宫旁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盂积水可能出现腰疼,肺转移可能导致咳嗽、咯血等相关症状;肿瘤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症状;也可有肾功能衰竭及恶病质情况。 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 HPV 检测是现阶段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的初筛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 目前主要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HPV 检测可以作为 TCT 的有效 补充,二者联合有利于提高筛查效率。 对于 HPV16 及 18 型阳性的患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进行组织学活检。 九、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 CT 及 MRI 等影像学诊断。 十、胰腺癌 胰腺癌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遗传性危险因素:家族遗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 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患有遗传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首发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如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 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肿瘤一般无黄疸。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 腹部不适或腹痛 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若还存在胰液出口的梗阻,进食后可出现疼痛或不适加重。中晚期肿瘤侵及腹腔神经丛可导致持续性剧烈腹痛。 2. 消瘦和乏力,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与缺乏食欲、焦虑和肿瘤消耗等有关。 3. 消化道症,当肿瘤阻塞胆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时, 胆汁和胰液体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腹泻。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肠, 可导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4. 黄疸,与胆道出口梗阻有关,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皮肤瘙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 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且一般无胆道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 胰腺癌早期无明显体征,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消瘦、 上腹压痛和黄疸等体征。 1. 消瘦:晚期患者常出现恶病质; 2. 黄疸:多见于胰头癌,由于胆道出口梗阻导致胆汁淤积而出现。 3. 肝脏肿大:为胆汁淤积或肝脏转移的结果,肝脏质硬、大多无痛,表面光滑或结节感。 4. 胆囊肿大:部分患者可触及囊性、无压痛、光滑且可 推动的胆囊,称为库瓦西耶征,是壶腹周围癌的特征。 5. 腹部肿块:晚期可触及腹部肿块,多位于上腹部,位置深,呈结节状,质地硬,不活动。 6. 其他体征:晚期胰腺癌可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等体征。脐周肿物,或可触及的直肠-阴道或直肠-膀胱后壁结节。 超声检查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可多轴面观察等特点,是胰腺癌诊断的初筛检查方法。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包括视野较小,受胃肠道内气体、患 者体型等因素影响,有时难以完整观察胰腺,尤其是胰尾部。 CT检查具有较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005422000047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First published: 04 February 2021, DOI: (10.3322/caac.21660) 2.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胃癌诊疗指南(2022版)、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版)、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版)、 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版) 3.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