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网

当前位置: 女性网 > 乐活 > 文章页

恩施州综合门户网站

时间:2025-04-25 02:2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5 次
全媒体记者 王艳 通讯员 张梨 向杰 贺龙率红三军“五进五出”鏖战湘鄂边期间,其胞姐贺英在鹤峰革命根据地带领群众坚持斗争。这片用鲜血浇灌的热土上,孕育出一支以贺英姓名命名的巾帼队伍——鹤峰县贺英女子民兵连。 她们在红色基因的赓续中成长蜕变,书写着新时代

全媒体记者 王艳 通讯员 张梨 向杰

贺龙率红三军“五进五出”鏖战湘鄂边期间,其胞姐贺英在鹤峰革命根据地带领群众坚持斗争。这片用鲜血浇灌的热土上,孕育出一支以贺英姓名命名的巾帼队伍——鹤峰县贺英女子民兵连。

她们在红色基因的赓续中成长蜕变,书写着新时代民兵连的故事。

该民兵连2022年入选“荆楚楷模”年度人物;2023年被命名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5年3月,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

如今,她们以“柔肩担使命”的行动自觉,重新定义山乡女性的生命维度。

女民兵练习射击。

女民兵练习射击。

红颜亦是好儿郎

近日,走进鹤峰县中营镇红岩坪村,一座座青瓦木楼掩映在云雾间。身着作训服的贺英女子民兵连的民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红三军军部旧址,重温革命故事、追寻红色足迹。

一个大山里的村庄,为何要成立一支以贺英姓名命名的女子民兵连?答案在每一名女民兵心里。

1929年至1933年,贺英与贺龙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红岩坪村全员投身革命,500余人壮烈牺牲。血与火的历史,让“忠勇无畏”成为红岩坪的精神烙印。

2020年5月,红岩坪村49名农妇扛起“贺英女子民兵连”旗帜,以行动致敬英雄,尘封的“红色番号”重焕新生。

“命名为‘贺英’,就是要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连队首任连长赵金娥说,她们不仅守护着红三军军部旧址等24处革命遗址,更将红色故事融入血脉。

2月上旬,鹤峰县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上线”,贺英女子民兵连的红色文化宣讲员通过视频连线为广大师生讲述革命前辈在红岩坪村战斗生活的故事,引得大家连连赞叹。如今,该民兵连定期走进中营镇麻水小学、高原小学等学校宣讲红色故事,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更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金牌课”。

烽火岁月永世不忘,多元的活动才能让青少年深度参与红色文化传承。

这些年,贺英女子民兵连采取集中授课辅导、理论串讲、辨析讨论等方式向村民和游客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并先后整理出版《贺龙在鹤峰》故事集,编创反映当地军民英勇事迹的情景音乐剧《那一抹红》,遴选骨干力量开设“娘子军微课堂”,同时还组建了“红色文艺轻骑兵”宣传小分队,以实际行动肩负起英雄精神“播火者”的使命。

于是,有了老革命家、红军后代走进校园与企事业单位的红色故事分享会;有了再现贺龙元帅在鹤峰战斗历程的《贺龙在鹤峰》故事集;有了展现当地军民在革命时期的英勇事迹和深厚情感的情景音乐剧《那一抹红》;有了“红三军军部旧址参观+特色剧目《红岩之上》演出+村内24处革命遗址游览”特色线路……

目前,该旅游线路已累计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不仅拉动了红岩坪村集体经济发展,更让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一轮红日爬山梁,铁血骏马奔驰在岩壁上。在那红色的沃土上,红岩坪的名字天下扬……”夜幕时分,贺英女子民兵连组织新入队民兵学唱革命歌曲《在那红色的沃土上》,歌声将铁血与柔情一并揉进了武陵山脉的褶皱里。

去年8月,贺英女子民兵连在鹤峰县6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扩建班排,入队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她们前往红三军军部旧址聆听英烈故事、重温红色历史,让革命精神在每位民兵心中扎下根、开出花。

贺英女子民兵连开展民兵训练。

贺英女子民兵连开展民兵训练。

训练标准从不因性别打折扣

清晨,鹤峰县中营镇红岩坪村海拔1400米的大山笼罩在雨幕中。训练场上,贺英女子民兵连的32名民兵正在练习防汛排涝装备的操作使用。雨水顺着迷彩帽檐连成银线,打湿的作训服紧贴在脊背上。抓住下雨的时机进行强化训练,早已成为民兵连的家常便饭。

“雨季快到了,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民兵教练员谭家文看着训练场上的女民兵感慨:“她们的训练标准从不因性别打折扣。”

轻武器射击、手榴弹投掷、卫生与救护……女民兵与男民兵进行激烈角逐。2024年,她们在全县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中,获得团体第二的好成绩。先后3次被鹤峰县评为“民兵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连长向鑫在2024年全省专武干部集训比武中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学员”。彭玉兰、陈培、田兴娥等队员在“动员精兵—2024”群众性比武竞赛中分别被评为“神射手”“战术标兵”“战救能手”。

“巾帼不让须眉”,在贺英女子民兵连从来都不是口号。

2020年6月,暴雨突袭中营镇,河流水位暴涨,数栋民房和千亩良田面临被淹的险境。贺英女子民兵连闻“汛”而动,边转移群众、边疏通沟渠、边转运物资,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2023年3月,红岩坪村附近山体滑坡,道路通行受阻,40余名民兵不顾碎石掉落的危险,赶往现场清理路障,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抢通了道路;

2025年3月3日,暴雨突袭红岩坪村,贺英女子民兵连红岩坪排排长陈培带领女民兵走访村民、转移受灾物资、排查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疫情防控、防洪抗旱、抗冰除雪……每一个紧急关头,一声召唤,总能听到一声声“到”。

据统计,该民兵连组建以来先后参与抢险救灾和安全巡逻等100余次,累计清理排洪沟土石方300多立方米、疏通河沟2000多米、助农抗旱浇水300多亩,成为一支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巾帼劲旅”。

大家心中最离不开的人

红岩坪村有个“龙须沟”,堆积成山的腐烂烟叶常年散发出怪味。2022年4月4日,面对堆积成山的腐烂烟叶,民兵连带着铁锹、推车连续奋战3天。后来,民兵自掏腰包买来花种,带着留守老人种出3亩花田。如今,曾经的“龙须沟”变身打卡景点,村民每每说起此事都赞不绝口。

五六年前的红岩坪还是全镇有名的“上访村”,因山林界限、宅基地划分等问题,村委会门口常聚着吵嚷的村民。女民兵创新建立“干部包组、民兵包户、责任到人”协助调处机制,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

2022年9月,因山林边界纠纷争吵18年的易某和梅某,在民兵彭玉兰和村干部多次上门讲“法”说“情”下,握手言和。

3月3日到红岩坪村四组调解山林矛盾纠纷;3月4日到红岩坪村三组调解土地矛盾纠纷……副排长梅莲春时常奔走在调解一线。

“她们不偏不倚,我们心服口服。”当事人梅某如今成了义务宣传员。随着32起积压纠纷的逐一化解,村集体收入年年增长,昔日的“火药桶”变成了“文明村”。红岩坪村年度考核由2019年全镇倒数第一跃升为2023年的第一名。

盘旋在青山间的红色旅游公路,如今载着八方游客驶向红岩坪。而在建设初期,涉及84户农户的占地问题一度让工程停滞。

关键时刻,贺英女子民兵连民兵率先让出自家土地,并主动跟进做好乡亲们的工作,后来在多方努力下公路建设得以顺利施工。看着即将竣工的公路,当地村民、农家乐老板倪世家说:“她们是大家心中最离不开的人,有事她们上准能行!”

从晨雾中的刺杀操练到夕阳下的屋场夜话,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贺英女子民兵连用汗水和智慧织就的新时代军民纽带。

重新定义山乡女性的生命维度

“这里是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我身后这栋坐北朝南悬山式穿斗结构的老木屋便是贺英纪念馆……”贺英女子民兵连民兵讲解员徐洪娟通过视频向全国各地的观众介绍当地革命遗址。

“种辣椒要像带兵一样讲究章法!”在另一个“战场”上,裤脚沾满泥土的女民兵赵方艳站在百亩辣椒基地前与记者分享着种植心得。这位“80后”女民兵带领乡亲们建起生态种养合作社,让2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超过10万元。

从革命遗址的讲解员到辣椒基地的“指挥官”,从家庭主妇到产业先锋,她们用汗水与智慧推动乡村振兴。

这股“迷彩力量”正催生链式效应。

民兵、烟叶种植户田德平历经上百次试验发明的烟叶压实机,让生产效率提升30%,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朱红霞的蔬菜合作社带动40多户社员年均收入增长20%;

连队精心培育的“先锋雁阵”汇聚40余名产业能手,涵盖烟叶、中药材、旅游、机器制造等多个领域。

贺英女子民兵连连长向鑫介绍,她们探索推行“1+N”帮扶模式,分别由1名女民兵产业带头人绑定多个农户,实行技术共享、难题共诊、资源共用,有效助推农民增产增收、乡村全面振兴。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3750亩烟叶年产值突破1400万元,3300亩高山蔬菜亩均增收500元,中蜂养殖规模突破500箱。12名民兵通过新农人培训变身多面手——既能直播带货,又能掌勺农家宴,还能操作现代化农机。

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她力量”,正在续写新时代的“木兰传奇”。这或许正是大山深处成立贺英女子民兵连的终极答案:让血染的旗帜永不褪色,让牺牲者的梦想照进现实,让每个平凡女性都能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战场”。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02 22:05 最后登录:2025-05-02 22: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