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请把外套脱一下,袖子撩起来! 医生,抽哪里?!不是手指头吗? 抽血请把外套脱一下,袖子撩起来! 医生,我手指头上血可多了,为啥还非得扎我胳膊啊? 去医院体检或是看病,一碰上抽血环节,当被告知要抽胳膊上的静脉血时,很多人会忍不住嘟囔,为什么非得抽静脉血,手指头的血就不行呢?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疑惑,今天,就和大家来唠唠静脉血和指尖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静脉血 vs 指尖血 1. 血量PK: o 静脉血:抽一管≈3–5ml,足够做10+项检测(像买全家桶,量大管饱)结果异常时,还能复测验证(像买大瓶装饮料,喝不完存冰箱) o 指尖血:挤一滴≈0.05ml,只够1–2项检测(像试吃装,尝个味道) 遇到结果异常时,想复查还得再扎一次手指。 2. 纯度PK: o 静脉血:直接“原装出厂”,无添加无污染。 o 指尖血:挤压力度不当会混入 组织液(像果汁掺水,浓度不准)。 3. 检测项目PK: • 静脉血专享: o 高精度项目: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等都依赖静脉血进行准确检测。静脉血凭借其充足的血量和高纯度,能为这些复杂且重要的检测提供可靠样本。 o 血常规检测:静脉血是“标准答案”!指尖血可能因挤压不当导致红细胞、血小板数值偏低,甚至血红蛋白“被稀释”。 • 指尖血局限性: o 快速血糖、血常规初筛、C反应蛋白(CRP)等快速检测。 特殊人群 & 例外条款 婴幼儿: 静脉血用于多项目检测,指尖血仅用于血常规初筛。 糖尿病患者: 日常指尖血自测血糖,但需每 3 个月静脉血校准仪器。 01 辟谣 抽静脉血更疼 疼痛值:其实一样!疼痛主要看医生的技术和你的心理阴影面积。 02 辟谣 抽静脉血容易感染 安全性: 所有针头“一次性拆封+销毁”,感染风险<0.001%! 防淤青秘籍: 棉签按压5分钟!别偷懒,别揉!别摸!别拎重物! 来自检验科医生的温馨提醒 ☆ 6岁以上的小朋友: 建议抽静脉血 血管条件改善:6岁后血管直径接近成人,操作难度降低; 减少误诊风险: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血常规等基础检查的细微误差(如误判贫血、感染)可能影响健康评估; 一针到位更划算:抽静脉血只需1针,若用指尖血初筛异常,还得再补一针静脉血,反而更遭罪。 为确保健康数据精准,6 岁以上儿童应优先选择静脉血,避免因 “怕疼” 反复扎手指! 团结 创新 严谨 求实 往期推荐 原标题:《别再纠结!一文读懂抽血选静脉血还是指尖血?|贤医健康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