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烧烤火锅天天炫,碘盐随手丢窗边?从“海鲜自由”的沿海老铁到“无辣不欢”的火锅战士,总有人觉得“碘量稳了”——殊不知,体检报告里的“碘指标”又双叒叕玩失踪。碘这玩意儿,缺了甲状腺“闹罢工”,多了身体“拉警报”,补碘可比涮毛肚的火候更难把控!2025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本期《健康小喇叭》带你解锁补碘全攻略! 图源:国家疾控局 碘的作用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仅为20~50mg。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 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完成的。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碘缺乏的危害有哪些? 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及碘缺乏导致的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具体如下: 所有年龄段: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核辐射的敏感性增加。 胎儿期: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围产期死亡率增加。 新生儿期:地方性克汀病,包括智力落后、聋哑、痉挛性瘫痪、斜视、甲状腺功能减退、身材矮小、死亡率增加。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功能受损,体格发育迟缓。 成人:精神功能受损,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如何科学补碘? 1.一般人群 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对于一般人群,只要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碘营养,可适量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蛋类等,不需要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 2.特需人群 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0~3岁婴幼儿等人群是碘的特需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群除了食用碘盐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碘的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含碘营养素补充剂等。 3.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 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等患者,需依据具体疾病类型、甲状腺功能状况,在医生专业指导下,严格限制、适当调整、谨慎把控碘的摄入或正常碘饮食。 图源:潮州疾控 常见补碘误区有哪些? 误区1.只要食用加碘盐,就肯定能获得足够的碘? 加碘盐中的碘化物在潮湿、高温或酸性环境下容易挥发。建议购买小包装的加碘盐,并妥善保存在凉爽、干燥、无阳光直射且远离炉火的地方,同时为减少碘的流失,应在菜品出锅时再添加盐。 误区2.碘缺乏病已消除,无需继续补碘? 自然环境缺碘现状难以改变,人体碘储备仅能维持2~3个月。若停止补碘,碘缺乏病就可能卷土重来。 误区3.地区居沿海地区居民或常吃海鲜的人不需要补碘?人不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居民虽食用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频率和食用量较低,常见的海产品(如海鲈鱼、鲳鱼、小黄花鱼)含碘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即便经常进食海产品,也不一定能保证碘的摄入量,因此仍需食用加碘盐。 科学补碘,“碘”到为止 当然,孕期补碘也并非越多越好,补碘过多可能造成孕妇和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要科学补碘,“碘”到为止。孕妈妈可以在妊娠期到医院检测碘营养水平,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按需补碘,孕育聪明健康的宝宝! 定期产检很重要!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并进行干预。 据我国国情,建议对所有备孕妇女均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将血清TSH纳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荐所有备孕妇女均要筛查血清 TSH。甲状腺疾病对胎儿及孕妇均具有较大的危害。 对筛查出的甲状腺疾病进行评估,并给予合理的指导、药物治疗或转诊,为妊娠做好准备,以避免和减少因孕前患甲状腺疾病未能及早发现和控制而导致的母儿危害。 图源:国家疾控局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