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孩初潮来临 9岁男孩出现遗精 这些“超速发育”的信号 正在拉响性早熟的警报 当孩子的生理发育突然“抢跑” 可能是饮食、环境、遗传因素在暗中推动 家长该如何及时踩下“刹车”、守护孩子成长节奏? 从诱因筛查到科学干预 一文掌握应对性早熟的关键策略 一 性早熟的定义 通常女孩在10到12岁、男孩在12到14岁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如果女孩在7.5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那么就称作性早熟。 具体表现为女孩7.5岁前乳房发育,乳房出现硬结,乳头及乳晕增大,长出阴毛、腋毛,或者10岁前来月经;男孩9岁前睾丸变大,阴囊、阴茎发育,并出现色素沉着,继之出现阴毛、痤疮、变声、胡须、遗精等。 短时间内身高异常增高,也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正常情况下,3岁到青春期期间,身高增长幅度一般为每年5到7厘米。如果孩子半年就长高了6~7厘米,最好去医院看一看。 此外,儿童性早熟,还有“真假”之分。 人体内控制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机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如果性腺轴提前启动,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而导致的性早熟,就是中枢性性早熟,又称真性性早熟。不仅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卵巢和睾丸也有发育,其发育顺序与正常青春期基本一致,只是年龄明显提前。 而通过外部摄取过多的性激素导致的发育过早,属于外周性性早熟,又称假性性早熟,这类性早熟通常有第二性征的发育,性激素水平升高,但没有卵巢或者睾丸的发育。 判定“真假”性早熟,需要在医院进行相关激素检查,同时还要结合患儿性发育状态、性征进展情况、身高和骨龄的变化、B超等结果,由医生综合判断。 二 “催熟”因素的真面目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某些食物会造成孩子性早熟,如大豆及大豆制品、反季节瓜果蔬菜、鸡鸭鱼虾蟹、鸡蛋、红肉等,但实际上单纯从食物角度来讲,并没有某一种食物会导致孩子性早熟,正规渠道购买并正常饮食是安全的。 家长们真正需要注意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四个: 1、遗传 父母发育早会增加孩子性早熟风险,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出现性早熟,那么孩子出现性早熟的概率就更高。 家长在关注孩子身体状况的同时,也应判断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提早出现了生理变化,比如母亲过早初潮、父亲过早遗精。 2、环境激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也称环境激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的物质,它是性早熟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目前比较明确的来源,包括双酚A(合成树脂原料)、邻苯二甲酸酯(塑料增塑剂)等,它们无可避免地存在于一些塑料用品中,比如一些PC材质的塑料水杯、塑料餐盒,加热后可能会析出少量双酚A;而一些儿童用品,如塑胶玩具、橡皮擦、包书皮等,则是增塑剂超标的重灾区。 如果长期过量接触、摄入,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对人体尤其是儿童生殖健康带来威胁,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所以,那些家里的各种不起眼的塑料制品,很可能是把娃“催熟”的罪魁祸首。 3、肥胖 营养过剩、肥胖更容易诱发儿童性早熟。这是因为肥胖可以通过瘦素、胰岛素抵抗、芳香化酶、脂肪因子和肠道微生物群,来影响青春期启动的年龄,从而导致性早熟。 其中,肥胖与女童性早熟息息相关,多项调查显示,肥胖女童的性早熟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女童,郑州、天津等地的研究均证实这一趋势。而关于肥胖与男童性早熟的关系,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尚未完全肯定。 4、不良睡眠习惯 研究表明,褪黑素的水平与性发育有关,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如开夜灯睡觉、熬夜等,会导致孩子褪黑素水平降低,造成性发育异常启动,增加性早熟的风险。 三 性早熟的危害 1、影响成年身高 过早的性发育带来了身高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使骨骺过早地融合,骨骺线一旦闭合,就没有继续长高的空间了,最终使其成年后的身高比一般人矮。性早熟的孩子,会比原本应有的身高矮10到20厘米,有些女孩子甚至成年后身高不到1.5米。 2、造成心理伤害 性早熟的孩子由于第二性征过早发育,会出现月经初潮提前、遗精过早或体重异常增加等明显的生理变化。这些异常的身体变化可能使他们遭受到排挤、嘲笑甚至侮辱,进而引发自卑等负面情绪,加重其心理负担,对心理健康造成持久性伤害。 3、性行为提前 性早熟的孩子面临身心发育不同步的挑战: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还很幼稚。这种发育失衡的情况下,孩子极有可能因认知能力不足、社会经验缺乏而引发早恋或过早性行为,进而增加早孕、堕胎的风险。 4、引发成年疾病 研究显示,性早熟与成年后健康也存在关联,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风险。其中病理性性早熟很可能伴随着肿瘤风险,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更多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四 性早熟如何防治 1、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改善膳食习惯,按时吃早餐,减少晚餐的食物摄入量,减慢进餐速度。 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肉类,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等。 不要过度进补。不少广东的家长喜欢煲汤,经常在汤中放人参、虫草等滋补食物。还有家长会给孩子买燕窝、雪蛤,或者牛初乳、蛋白粉补充营养。这些滋补品含有雌激素、泌乳素等性激素,长期滥补容易“催熟”孩子。 2、避免激素污染 家里的避孕药或其他性激素药要保管好,孩子误服会导致提早发育。 一些含激素成分的洗护用品、成人化妆品,若给儿童使用不当,也可能增加性早熟的风险,家长在日常使用时应当多加注意。 3、儿童用品筛选 孩子日常使用的物品、玩具需要格外注意筛选,买错、用错都可能会增加孩子性早熟的风险。 除了一些基本产品信息之外,选购塑料玩具时,需认准强制性国家标准GB6675-2014《玩具安全》,并且必须加贴3C标志;选购文具时,认准强制性国家标准GB21027-2020《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对于任何可能与食物或水接触的日用品,建议优先选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或者PP材质,或明确标注“不含BPA”“BPA free”的产品,尽量避免选择PC材质制品。因为PC材质在加热后可能会析出少量有毒物质双酚A(BPA),对健康有许多负面影响,增加儿童性早熟风险。 4、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好的睡眠习惯包括早睡、足够的睡眠时长、睡前不要进食太多的食物、不要开灯睡觉等。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保证身高的增长,还能产生较多的褪黑激素,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防止性早熟。 5、减少心理刺激 父母要对孩子观看的读物及影视作品、短视频把关,尽量少看含有性暗示的画面。 6、加强体育锻炼 数据显示,肥胖风险与观看电视的时间呈正比,与体育锻炼时间成反比。因此,平时应尽量减少孩子看数码产品的时间,多带孩子出去户外活动 性早熟治疗 性早熟治疗的目的是减慢性发育进程,抑制骨骼成熟,改善成人期最终身高,并减少与性早熟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 治疗之前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充分判断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干预。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可以抑制垂体-性腺轴,减少性激素的分泌,从而控制性发育,延缓骨骼成熟,改善最终身高。 有一部分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长减速明显,这种情况还需要考虑合并使用生长激素,以达到理想的身高。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确诊性早熟,不管是否需要进行治疗,每隔三个月都要到医院进行一次定期检查。 孩子成长路上 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若发现孩子发育异常 请及时就医评估 科学干预能为孩子的成长赢得宝贵时间 守护成长节奏 从读懂性早熟开始 科普广州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 跳转观看)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