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丁香医生 丁香医生 比月经还难搞的,是它突然不来了。 身边不少女性朋友说,虽然被月经搞得神烦,但只要它每个月都来,心里就还踏实点, 一旦它停了,就忍不住开始焦虑:是不是老了?是不是身体提前走下坡路了? 图源:《伦敦生活》剧照 于是大家又开始在意: 「40 来岁就绝经,是不是太早了?」 「50 好几了还没绝经,正常吗?」 这场围绕「绝经时间」的焦虑, 早就在 1.3 亿中国女性中悄悄蔓延开来。 (根据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45 岁及以上的女性大约超过 1.3 亿人) 其实在医学上,绝经有一个大致正常的时间范围。 我国约 90% 女性 会在 45~55 岁之间进入绝经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很多朋友可能以为绝经是某一天突然发生的事,实际上,它更像一条缓慢推移的时间线: 我们这篇文章里说的「绝经」,不是刚开始月经紊乱的时候,而是指停经满 12 个月。 按照《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 年版)》和 UpToDate 的总结,中国女性的自然绝经年龄大多集中在 48~52 岁。 其中,约 90% 会在 45~55 岁之间进入绝经[1][2]。 换句话说,45 岁绝经和 55 岁绝经,都算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如果发生得更早,比如: 40~44 岁绝经,就属于医学上的「早绝经」;40 岁之前就停经,则被称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可能涉及卵巢早衰、免疫或遗传因素[2]。 而如果在 55 岁之后月经仍未停止,则被认为是「晚绝经」[2]。 那么,绝经早一点,和晚一点,到底差在哪里? 图源:《俗女养成记》剧照 过早和过晚绝经 都有相应的「代价」 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的衰退,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显著减少。绝经早或晚带来的差异,主要也和它们有关。 这两种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对女性既有保护,也有风险:它有助维持骨密度、促进血管健康、调节大脑功能,还能维持皮肤和泌尿系统的状态稳定;但同时,它会让细胞生长、增殖,对乳腺和子宫内膜特别敏感。 绝经太早、太晚,都各有各的问题。 1. 过早绝经:心脏、骨骼、认知能力风险增加 过早绝经,是一整套身体「保护机制」的提前退场信号。 心血管系统,首当其冲 雌激素是女性心血管的「天然保护伞」,能维持血管弹性、调节血脂、抑制炎症。 绝经过早,等于这层保护提前失效。 研究发现,45 岁前绝经,心血管病风险会增加 50%~80%[1]。 骨密度流失,提前启动 雌激素有助于锁住骨钙,绝经后骨量本就开始流失,绝经过早则加速这一过程。 研究显示,早绝经女性的骨折风险增加 30%~40%[2],尤其是髋部骨折,后果更严重,可能影响行动能力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认知功能,悄然受影响 雌激素不仅调节情绪,还参与神经元代谢、突触可塑性和脑血流供应。 早绝经女性更早出现注意力、记忆、学习能力下降,晚年痴呆风险也有所增加[3]。 图源:《苦尽甘来遇见你》剧照 2. 过晚绝经:患癌风险升高 不少女性觉得绝经越晚越好,意味着「不衰老」。 但从医学角度看,真正的衰老取决于整体机能状态。 过晚绝经反而代表长期高雌激素暴露,增加健康风险。 相关癌症风险明显上升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均与长期高雌激素暴露密切相关[13]。 一项涵盖 50 多万女性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每延迟一年绝经,乳腺癌风险增加 3%~5%; 绝经年龄越晚,乳腺癌风险线性上升,≥55 岁组相对风险升至 1.12[14]。 子宫内膜癌风险也随绝经年龄推迟而上升,尤其在未使用孕激素调节的情况下。 而子宫肌瘤在晚绝经女性中更常见,可能导致出血异常、盆腔压迫,甚至需要手术干预。 另外,部分研究还提示,晚绝经可能增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风险[15]。 更可怕的情况是:以为自己还在来月经,但其实是异常出血。 有的朋友到了 55 岁以后还在出血,觉得是「月经回春」「身体养得好」。 但其实,这个年纪如果还有月经样出血、周期乱了,更要小心。 因为这可能是子宫内膜出了问题,甚至是内膜癌的信号,不能大意。 别把「延迟绝经」当目标,更别随便补激素 有些朋友听说「雌激素好」「激素越多越年轻」,于是私下服用激素类产品,想要延缓绝经、保住「年轻」——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雌激素有好处也有风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可不能自己乱来。还有些所谓的产品,连成分剂量都不知道是啥,风险就更大了。 图源:新闻网站截图 再次提醒:激素的使用需要医生评估、适应症明确、随访规范,并不是「吃点补的」就能控制身体节奏那么简单。 「更年期」前后 我们真正可以做的是什么? 每位女性的身体都有自己的节奏,绝经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到来的时间与基因有很大关系。早一点或晚点,只要不是疾病造成,那都不用焦虑。 与其因为焦虑吃一些来路不明的「补品」,不如把注意力放回到日常生活里。 为了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这个阶段,女性朋友们可以这样做: ➊ 戒烟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直接损伤卵巢,加速卵泡凋亡,扰乱激素调节。 研究显示,吸烟女性平均比非吸烟女性提前 1~2 年绝经,部分可提前 3 年以上[17]。 想延缓绝经、减少激素骤降带来的影响,第一步就是戒烟。 ➋ 体重别太轻,也别超重 营养不良或 BMI 过低,易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增加早绝经风险[18];而肥胖则可能因排卵异常或激素紊乱,打乱绝经时间。 维持适宜体重、吃得均衡,是调节激素节律的基本功。 ➌ 避免长期高压 睡眠紊乱、过度疲劳、焦虑情绪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稳定运行,促使身体更早进入激素的「退场模式」。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女性,绝经时间往往也会更早[19]。 能休息的时候就别硬扛,调节压力,也是在保护激素平衡。 其实,我们绝经时间,在出生时就已经写进了基因里,遗传因素可以解释大约 50%~85% 的个体差异。没有意外的话,绝经的时间大多不会偏离太远,往往和妈妈差不多。 与其抗拒,不如更好地准备。 当它终将到来,我们能做的,是用更平和的心态,去理解、照顾、顺应这个生命必经的阶段。 比如,从现在开始,把一些重要的身体检查列上日程。 ➍ 围绝经期,需要做的检查 进入围绝经期,随着年龄和卵巢功能的变化,女性在健康管理上需要更加精细化。 写在最后 绝经,不是终点,而是身体重新调频的信号。 无论是 45 岁还是 55 岁,它都不该被看作输赢的分水岭。 真正重要的,是能带着理解与尊重,走过这段变化的旅程。 正如神经科学家 Lisa Mosconi 所说:「绝经不是结束,而是大脑开始只为自己服务。」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坦然迎接身体的变化,也有力量托住自己的情绪。 图源:《伦敦生活》剧照 本文合作专家 月经不调是卵巢早衰吗? 私处有异味、分泌物异常怎么办? 女性健康问题,试试在线咨询妇科医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年版) [2]UpToD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menopause. [3]Harlow SD, et al. Updated Staging System for Reproductive Aging in Women (STRAW+10).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 [4]Freeman EW. Associations of hormones and menopausal status with depressed mood in women with no history of depression. Arch Gen Psychiatry. 2006. [5]Greendale GA, et al. Bone loss in early perimenopause: results from the SWAN study. [6]Wellons M, et al. Early menopaus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7]Rasgon N, et al. Cognitive decline and estrogen: how are they related? [8]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and hormonal factors. Lancet. 1997. [9]Yang XR, et al. Association of Menarche and Menopause With Risk of Breast Cancer. JAMA. 2017. [10]Zhou B, et al.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risk of ovarian cancer. [11]Treloar SA, et al. Genetic influences on menopause timing: twin study. Hum Genet. 1998. [12]Zhu D, et al. Cigarette smoking and age at natural menopause. [13]Gold EB, et al. Rel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eight change to timing of menopause: the SWAN study. [14]Gallicchio L, et al.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age at menopause: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15]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age at menopause: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16]《中国成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2022年)》 [17]《中国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 [18]《中国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2021年版)》 [19]《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1年版)》 [20]UpToD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perimenopause. 策划制作 策划:Pheobe | 监制:Feidi 插图:见图注 | 封面图源:《请回答1988》剧照 原标题:《45 岁绝经 vs 55 岁绝经,哪个更健康?》 (责任编辑:) |